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研究發現,我國湖羊近交水平較高,且產羔數存在近交衰退現象,為湖羊選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基因(Genes)》上。
據儲明星研究員介紹,近交是指具有親緣關系的個體間的交配,個體間近交容易導致近交衰退現象的發生。因此,控制近交水平和避免近交衰退是畜禽育種過程中的關鍵。研究人員以洼地綿羊、湖羊、冰島綿羊、芬蘭綿羊、羅曼諾夫羊、特克賽爾羊6個不同綿羊品種為研究對象,采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數據再利用的方法,分析了各群體DNA芯片數據。研究發現,湖羊近交水平最高,平均近交系數為9.34%,個體最高近交系數接近60%。然而,近交系數每增加1%,平均產羔數就會減少0.017個,表明湖羊產羔數存在近交衰退現象,這可能與其母子配的歷史繁殖策略有關。此外,研究人員還進一步鑒定出影響湖羊產羔數的純合片段,為綿羊繁殖管理和產羔數遺傳機制解析提供了重要參考。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專項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的資助。(通訊員 付松川)
原文鏈接:https://www.mdpi.com/2073-4425/12/1/109
圖 湖羊、洼地綿羊、冰島綿羊等6個綿羊品種的近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