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告第576號,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面源污染團隊牽頭制定了5項稻田氮磷流失防控技術標準,并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其中,第1項標準《稻田氮磷流失防控技術規范 第1部分:控水減排》(NY/T4162.1-2022)劃分了我國水稻主產區稻田氮磷流失風險期,基于水稻需水特征及耐淹能力,規定了風險期灌排技術要求,為通過調控田面水位擴大稻田蓄水容量、充分發揮稻田生態水庫功能、控制高濃度稻田排水提供了標準依據。第2項標準《稻田氮磷流失防控技術規范 第2部分:控源增匯》(NY/T4162.2-2022)規定了我國水稻主產區氮磷化肥控源、有機物料增匯的有關技術要求,為降低稻田排水氮磷濃度、提升稻田氮磷持留能力提供了標準依據。另外3項標準分別為:《稻田氮磷流失綜合防控技術指南 第1 部分:北方單季稻》(NY/T4163.1-2022)、《稻田氮磷流失綜合防控技術指南 第2 部分:雙季稻》(NY/T4163.2-2022)、《稻田氮磷流失綜合防控技術指南 第3 部分:水旱輪作》(NY/T4163.3-2022),此3項標準規定了我國水稻主產區典型稻作模式控源增匯、控水減排、田溝塘協同調控、生態凈化等氮磷流失防控關鍵技術組裝應用的有關要求,對系統控制稻田氮磷流失、提升稻田生產生態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上述5項農業行業標準,進一步推進了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對于提升我國稻田氮磷流失防控能力,促進稻田由氮磷污染源向凈化匯的轉變具有重大意義。(通訊員 金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