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廣西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組織召開的重大入侵害蟲瓜實蠅區域減災聯防聯控技術示范現場觀摩會在廣西北海市舉行。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瓜果類作物重大入侵害蟲瓜實蠅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應用效果,認為瓜實蠅綠色防控技術防控效果顯著,且符合綠色植保的發展理念,建議要進一步凝練核心成果,集成熟化現有技術,加大推廣示范力度,讓好技術真正服務生產一線。
在北海市銀海區平陽鎮孫東村瓜菜種植區,記者看到,絲瓜和苦瓜菜園四周圍著白色網,菜園內懸掛著拳頭大小的銀色圓球和黃綠相間的誘蟲板。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發/重大外來入侵物種區域減災聯防聯控技術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周忠實研究員告訴記者:“白色網可以物理隔絕實蠅,因為瓜實蠅一般飛的高度不超過兩米,銀色圓球里是自主研制的植物源精油,對瓜產卵有驅避作用,黃綠相間的誘蟲板對瓜實蠅有強烈的吸引效果更好,這是基于驅避-引誘的‘推-拉’策略的瓜實蠅理化誘控技術?!?/p>
瓜實蠅雌蟲產卵于幼嫩瓜果內,幼蟲孵化后取食瓜果從而造成危害。其一年產生5—8代,世代重疊,每雌蟲可產卵數十粒至百余粒,防控難度大,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瓜實蠅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海南、廣東、廣西等地,已被列入我國《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是我國二類植物檢疫對象,是老撾西瓜和坦桑尼亞辣椒等農產品進口時需要重點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亟須全面加強管控。
2022年,啟動實施“新發/重大外來入侵物種區域減災聯防聯控技術研究”項目,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等9家國內優勢單位,聚焦瓜實蠅等入侵物種開展聯合攻關。
周忠實介紹,目前,瓜實蠅區域減災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已集成一系列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包括瓜實蠅的種群實時智能監測+應急精準施藥技術,白網+銀球-精油驅避、新型色板+復合引誘劑的“推-拉”組合技術,清潔田園、棄瓜集中處理和酵素返田的生態循環處理技術等。集成技術對瓜實蠅的綜合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顯著優于對照防控技術。核心技術產品示范面積3000余畝,輻射防控面積超過300萬畝次,強有力地保障了瓜類生產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