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將科技創新工程作為‘1號工程’,探索適合農業科研規律和特點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模式,為全國農業科研體制的改革探索道路。”11月23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這十年”發布會上,發布的《科技創新工程這十年總結與展望工作報告》如是指出。
2013年,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以下簡稱“科技創新工程”)啟動實施。
“經過十年實踐,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了以履行使命為導向的科研任務體系,以學科團隊為單元的科研組織方式,以農科英才為核心的人才隊伍體系,以績效考評為核心的管理運行機制,以穩定支持為特征的科研投入機制,以協同發展為目標的合作交流機制。”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
科技創新工程實施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基礎性、長期性、公益性農業科研任務,組織科研團隊開展持續科研攻關。圍繞前瞻性、戰略性、引領性重大農業科研任務,凝練提出種子、耕地、生物安全、農機裝備、綠色低碳、鄉村發展等6個重點領域,提出“十大使命”和“十四五”期間的78項重點任務清單,組織跨學科跨團隊開展重大任務聯合攻關。
科技創新工程構建了以學科方向為引領、以科研團隊為主體、以科研任務為主責、以平臺基地為支撐的一體化科研組織方式和農業科技創新模式。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我院形成‘11大學科集群—58個學科領域—283個重點方向’三級學科體系,建立起以學科體系為指引的創新導向機制。按照學科體系的研究方向,將全院34個研究所原有的1000多個課題組,優化整合為330個科研團隊,建立以科研團隊為創新單元和創新主體的科研組織模式。”吳孔明指出。
十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將人才團隊建設作為實施科技創新工程的首要關鍵因素,先后實施“青年英才計劃”“農科英才工程”,在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保障等12個方面出臺促進人才發展“30條”“新30條”及17項配套制度,強化對不同層次農科英才的引育支持。近十年新增10位兩院院士,近五年自主培養國家級人才170余名,比“十三五”增長近一倍。目前,全院農科英才共363人,人才隊伍力量日益增強。
十年間,科技創新工程撬動效應顯著,中國農業科學院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50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