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局,立足中國“三農”實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中指出,“牢牢掌握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主動權,為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科技支撐”。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中國農業科學院要增強農業科技創新主人翁意識,在農業強國建設中貢獻更大力量。
農業強國建設是在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基礎上,從國情農情出發提出的以加速發展進程、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優勢等為目標指引的戰略構想。
供給保障強是農業強國建設的根本標志,科技裝備強是農業強國建設的核心動力,經營體系強是農業強國建設的關鍵支撐,產業韌性強是農業強國建設的基礎保障。強化供給保障能力,重點把握好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推動供給與需求相匹配,既關注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又統籌考慮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安全等問題,既關注國內生產保供,又統籌考慮農產品安全的主動權及國際市場資源高效利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面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現實挑戰,只有不斷攻克種子、機械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科技裝備水平,才能推動農業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夯實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基礎。
我國農業資源稟賦和人地關系格局決定“大國小農”基本國情農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根本轉變。必須加強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推動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和企業經營共同發展,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才能更好夯實農業強國建設的組織基礎。
強化產業韌性,重點是不斷延鏈補鏈強鏈,鼓勵產業、業態、模式創新,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同時精準識別農業系統風險并做好監測預警和管控,增強風險轉移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和穩定性,筑牢農產品有效供給“防御系統”。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更加重視“三農”工作,實施系列政策舉措推動農業現代化邁上新臺階,供給保障、科技裝備、經營體系、產業韌性等方面成效顯著,但也面臨不少問題挑戰。
供給保障穩步提升,短板弱項依然突出。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菜籃子”“果盤子”等供給充足,有效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農產品消費需求。但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資源環境約束不斷趨緊,生產發展方式亟需轉型,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亟待提高,結構性區域性矛盾尚需解決,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
科技裝備整體躍升,核心技術仍待突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七五”時期的27%提高到2021年的61%;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良種全覆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但農業科技原始創新仍然不夠、涉農企業創新能力依然不強,種業、機械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的科技支撐力度亟待提升。
經營體系不斷健全,發展質量尚需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持續增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04萬個;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不斷深入。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偏少質量不高、高素質農民隊伍發展相對滯后等問題仍較突出。
產業韌性持續增強,風險挑戰不斷增多。農業產業鏈不斷延伸,價值鏈不斷提升,供應鏈不斷鞏固;農業系統風險監測預警與管控機制持續健全,農業產業韌性和抗風險能力逐步增強,有效應對了系列“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影響。但當前農業強國建設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因素不斷積聚,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產業韌性需進一步提升。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農業科學院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持“四個面向”,聚焦“國之大者”,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兩個一流”,為推動農業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當好推動農業科技整體躍升的排頭兵。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聚焦農業強國建設需求,堅持自主創新、重點布局的總體戰略,加強在生物育種、生物安全、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農產品加工等領域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重點加快補齊基因編輯、干細胞育種、合成生物學等突出技術短板,力爭在原始創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推動構建跨所、跨學科的重大任務聯合攻關機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產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取得更大突破。
推動農業科技全力支撐鄉村振興。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種子、耕地、生物安全、農機裝備、綠色低碳、農村發展六件大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實現動植物新品種、動植物疫病防控、綠色投入品等領域重大產品創制。充分發揮科技在保障國家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方面的核心作用。在“數量保障”方面,發揮科技進步作用,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力,提單產、減損耗,突破耕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在“質量提升”方面,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和大食物觀理念,以基礎理論突破和前沿技術創新,助力食物產出方式轉變,更好滿足群眾日益升級的農產品消費需求。
加強農業科技成果集成與轉化應用。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圍繞主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特色農產品富民興村的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覆蓋上中下游、融合一二三產業、兼顧軟科學與硬技術,強化科產科企深度融合發展,提高科技供給質量,擴大科技供給數量。創新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模式,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推動最新科技成果盡快進村入戶,用現代化技術裝備支撐農業持續穩產增產和提質增效。加大農業強國、農業科技創新理論與智庫研究,服務國家決策,指導地方實踐。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力保障農業生物安全與食物營養健康,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科技支撐,開展高層次食物營養決策咨詢研究與食物營養科普,推動居民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