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為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中國農科院應該走什么樣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棉花研究所57年的探索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樣板。
作為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全國棉花科研中心,經過一代代科技人員的艱苦奮斗和不懈追求,棉花所為我國棉花產業發展和棉花學科躍居世界一流水平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在棉花生產低迷徘徊的關鍵時刻總會出現“中棉所”系列品種的身影,高峰時期“中棉所”品種“獨攬半壁江山”,創造了在糧棉油主要農作物中,同一單位的品種長時期、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歷史。先后獲國家級獎22項,其中國家一等獎4項,占棉花界一等獎總數的57%。棉花所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勇于擔當的使命意識,圍繞國家戰略需求,攻克重大科技問題。棉花所始終根據我國棉花產業發展需要,圍繞不同歷史時期棉花生產面臨的產量低、品質差、成本高、糧棉爭地、鹽堿旱地逆境脅迫、病蟲危害等重大瓶頸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培育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優良新品種,為實現糧棉雙增產、開拓壯大新疆棉區、打破國外抗蟲棉壟斷、推進植棉機械化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靠的是登高望遠的超前思維,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搶占科技制高點。棉花所自籌資金牽頭啟動“棉花基因組計劃 ”,在國際上首次開展棉花全基因組測序和重要基因挖掘,主導國際棉花基因組學研究和棉花科技發展。針對我國棉花產業“西進、東移、北上”的演變趨勢,棉花所主動調整科研力量與研究方向,提前布局試驗基地,開展抗旱耐鹽堿新品種培育與植棉新技術研究,為我國棉花種植區的調整提供了技術和品種儲備。
靠的是合作包容的開放胸懷,堅持協同創新,發揮引領作用。棉花所堅持“全國一盤棋”,廣泛聯合國內各相關單位,組建棉花“基因轉化-種質創新-品種培育-產業化”全過程研發體系,建立了以棉株葉柄組培體系為主的棉花規模化轉基因技術平臺,實現了棉花上中下游研發力量優勢互補和高效協作,引領我國棉花科研和產業進步。
靠的是敢闖敢試的改革銳氣,創新體制機制,增強核心競爭力。棉花所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動力,逐步建立了“以人為本、績效優先、公平競爭、重在貢獻”的管理體制。在科技創新工程的帶動下,打破以人員固定為特征的傳統課題組結構,組建以關鍵技術突破為研究目標的跨學科“產業鏈”式創新團隊,形成聯合攻關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加快企業產權改革和現代化管理,推動“中棉種業”不斷發展壯大。
靠的是潛心科研的精神追求,弘揚核心價值,凝聚創新力量。建所初期,來自五湖四海的科技工作者,響應黨和政府“科研要深入生產、深入群眾”的號召,毅然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物質生活,舉家遷往窮鄉僻壤的小城安陽。他們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懷著對科技夢想的執著追求,孕育了“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勤于實踐、勇于創新”的“中棉所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棉花所人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題,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令人矚目的重大成果。
艱難玉成,見賢思齊。棉花所的典型經驗不僅反映了深厚的歷史積淀,在今天科技創新工程深入推進的關鍵時刻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各單位要迅速行動起來,以深入學習棉花所經驗為契機,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進一步思考和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和長遠目標,以鳳凰涅槃的勇氣、改革創新的精神組織實施好科技創新工程,力爭早日實現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宏偉目標。
分享到
院評論員:一個創新驅動發展的好樣板
發布時間:2014-05-05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辦公室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