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農業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指導思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路徑選擇充分體現了黨對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黨對當代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為新時期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指明了發展方向和實現途徑,也賦予我們勤于實踐、敢于變革、勇于創新的前行力量。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領頭羊”,以什么樣的精神面貌,以什么樣的工作狀態,朝著什么目標前進,決定著中國農科院能否不辱使命,引領支撐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愈加迅猛,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國際農業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應對國內外農業科技競爭的壓力在增大。同時,在糧食實現“九連增”之后,在高起點上靠高消耗繼續增產的空間在縮小,建設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面臨的矛盾沒有根本解決,依靠科技創新保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有效應對農產品競爭的壓力日益加大、任務異常艱巨。
面對競爭和壓力,中國農業科學院必須轉變思路、主動擔當,切實承擔起以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責任;必須爭分奪秒、倍加努力,引領和帶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必須攻堅克難、搶占高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必須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加快現代院所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農科院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突出一個“搶”字,著力一個“快”字,追求一個“高”字,突顯一個“特”字,力求一個“破”字。“搶”,就是要有使命感、緊迫感,要目光敏銳,搶抓機遇。“快”,就是不等待、不懈怠,要爭分奪秒,快速行動。“高”,就是要高水平、高起點,緊盯國家需求,瞄準世界前沿。“特”,就是不模仿、不重復,要立足國情院情,走出特色。“破”,就是要有目標、有步驟,明確重點方向,實現重點突破。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努力尋求自主創新能力的新突破,努力建設適應創新驅動的新機制,努力營造創新文化建設的和諧氛圍,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
必須突破管理體制創新障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制定合理有效的薪酬體系,積極營造和諧的科研環境和創新氛圍,為全院跨越式發展提供可靠的體制保障。必須突破人才隊伍建設瓶頸,強化人才優先戰略,加快人才發展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人才創造活力旺、國際競爭能力強的人才制度優勢。必須突破科技平臺支撐限制,加強重點科技設施、科技平臺和儀器設備建設,盡快實現實驗室、技術平臺和試驗基地等科研條件的綜合布局、配套服務。必須突破科技創新跨越難題,協調考慮產業需求、國際前沿和研究基礎,根據發展定位和自身優勢,凝練優化學科領域,加快內部結構調整,實現重點跨越。
筑基而后自立,破繭而后重生,創新而后自強。創新驅動,不僅是沖破國際“科技封鎖”、“科技要挾”、“科技侵略”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迫切要求和時代對我們的呼喚。我們必須凝聚力量,勇挑重擔,加快現代農業科研院所跨越式發展,為中國農業科技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農業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