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紀實】油菜鋪就致富路 實干打造幸福村
田鳳坪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西北角,是全市1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5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恩施市田鳳坪開展對口幫扶以來,工作隊發揮全所科技、人才、平臺等優勢,建設高山油菜試驗示范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實現了油菜良種繁育與觀花旅游有機融合,帶動油料、種植、養殖等合作社7家,惠及貧困戶200余戶,形成了種植、觀花、餐飲、民宿和特色農產品銷售一體化發展新模式。2014年—2019年田鳳坪村累計脫貧310戶1075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3.04%下降到0.42%。經過連續幾屆隊員的奮力描畫,五彩斑斕的美麗鄉村已經逐漸立體起來,幸福的生活也越來越近。
打造油菜花海,鋪就致富幸福路
為發展油菜產業,扶貧工作隊探索出“三保障、五統一”的“油菜良種繁育與觀花旅游”相結合的科技扶貧模式,工作模式互相促進、相得益彰,使傳統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千畝油菜花隨梯田層層綿延,蔚為壯觀,通過拍攝全村風景宣傳片和新媒體推介,每天吸引恩施、利川等市民2000多人次前來觀光,餐廳、民宿、土特產等生意火爆,僅油菜花季全村可增收100多萬元,千畝油菜花海成為恩施戶外的新晉網紅打卡點。觀花旅游火了,工作隊的熱情更高漲了,新點子也是層出不窮。引入油料所的紫色、粉色等多彩油菜品種和反季油菜,種植接茬觀賞型作物如葵花、釀酒高粱等,打造高山“菜花蜜”、富硒菜薹、富硒菜籽油等特色農產品,讓游客目有所賞、口有所品、手有所購、歸有所戀。高山油菜產業輻射帶動了武陵山區農業生產發展,為鄉村脫貧致富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天寶洞絕壁取水,村民喝上山泉水
田鳳坪村缺水的問題由來已久,“靠天吃水”是祖祖輩輩田鳳坪村人心里的痛,缺水也阻礙了產業發展,農家樂甚至被迫停業。尋找水源,成為工作隊心中的頭等大事。歷經艱辛,他們終于在朝東巖崖頂一面絕壁下120米處的山洞里發現了水源。2018年油料所扶貧工作隊出資20多萬元,啟動朝東巖天寶洞絕壁取水工程。通過徒手攀爬進洞尋水,鋼索懸掛吊籃運輸等方式,帶領尖刀班和村民冒著生命危險,克服洞內低溫、路險、濕滑、設備重等重重困難,終于把生命之水從150多米的絕壁引出,解決了田鳳坪村朝東巖組、青樹腳組等183戶村民,780人和牲畜的飲水問題,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的缺水問題。天寶洞絕壁取水的壯舉被央視新聞聯播等多家媒體報道,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構建食用菌-高山果蔬周年綠色增效模式
根據村里獨特的高山富硒環境,扶貧工作隊及時引進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并幫助貧困戶李芳孝成立了羊肚菌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溫棚促早+企業收購”的發展模式,羊肚菌每畝可獲1萬元以上的純收入。同時,通過“工廠化育苗+專家技術指導+多品種同步篩選”,工作隊確定了西瓜、辣椒、水果番茄等產量高、收益好、銷售穩定的果蔬品種,探索西瓜和辣椒套種的良種與良法配套新模式,并驗證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食用菌-高山蔬菜周年綠色種植”模式,貧困戶種植蔬菜每畝實現收入8000元以上,創新發展少、特、優瓜果采摘休閑農業生態園,助力脫貧致富。
組建全產業鏈農業科技服務隊
為了提高田鳳坪村老百姓的科技水平,扶貧工作隊邀請所內外10余名專家組成農業科技服務隊,涵蓋了種植、養殖、加工等各環節,圍繞村產業發展、科技需求,提供農業科技成果示范推廣、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專家團隊形成了上中下游全產業融合的科技服務模式。
農業科技服務隊專家通過線上線下指導,把農技服務送到了田間地頭,促進春耕生產順利開展。通過工廠化育苗車間精心挑選了優質瓜果種苗,及時發放給貧困戶,并邀請科技服務隊專家到村講解了西瓜、番茄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為今年高山瓜果豐收奠定了基礎。
開展產業扶貧、聚焦愛心助農活動
自開展精準扶貧5年來,在油料所支持下,累計完成100多萬斤優質油菜良種加價回購,總價值300多萬元;通過消費扶貧等形式購買茶葉、土雞、土豆等農副產品累計18萬元;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和愛心助農活動,通過微信朋友圈、線上線下開展產品宣傳、銷售等活動營造齊心協力愛心扶貧的濃厚氛圍,自掏腰包和牽線搭橋等方式累計幫助貧困戶100余戶銷售農副產品達10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貧困戶分憂解難。
教育與健康扶貧影響斐然,對口幫扶成效顯著
自2015年以來,扶貧工作隊積極踐行扶貧先扶智理念,并設立“中油獎學金”,連續5年開展大學和中小學優秀學生獎勵資助,累計資助獎勵總人數超過100人次,其中本科以上的20多人,州市重點中學30多人。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學生居家上網課,扶貧工作隊通過網購書籍、AI地球儀和打印學習資料等方式開展教育幫扶,多層次多維度激勵學生,在全村掀起了一股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良好氛圍。邀請恩施州中心醫院到田鳳坪村開展以“鄉村義診,服務百姓,助力健康扶貧”特別活動,免費發放2萬多元的常用藥品,切實提高群眾對健康扶貧政策和健康科普知識的知曉率,更好地守護群眾健康。(通訊員 鄒仕喬)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