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養豬生產大國,豬肉年產量約為5600萬噸,約占全世界的50%。同時,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消費量約占世界的52%。養豬業已成為我國畜牧業發展、農民增收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柱產業。豬流行性腹瀉是由冠狀病毒PEDV引起的一種豬高度接觸傳播的腸道傳染病,其特征是嘔吐、腹瀉、脫水消瘦和哺乳仔豬高死亡率(可高達100%),目前該病在世界范圍內養豬國家流行,已成為養豬業的主要危害,給我國乃至世界的養豬業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損失。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利用專利“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弱毒疫苗株及其應用”的技術方案,成功研制出了國內首株豬流行性腹瀉弱毒疫苗株,通過安全試驗和免疫效力試驗證實該弱毒株對妊娠母豬、仔豬等各年齡豬只均安全且無副反應,為我國豬流行性腹瀉的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時,在國內外首次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弱毒株的全基因組進行了測定,發現其具有獨特的分子標記,該分子標記可用來鑒別診斷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強、弱毒株。
在此單苗的基礎上,該所又成功研制出了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G5型)三聯活疫苗(以下簡稱豬病毒性腹瀉三聯活疫苗),三聯活疫苗于2014年獲得國家二類新獸藥注冊證書。該疫苗主動保護率為96.15%,被動保護率為88.67%。與同類滅活疫苗比,其免疫保護率提高10%-15%。該疫苗的應用降低仔豬死亡率80%-90%,有利于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同時減少抗生素濫用,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此疫苗研制成功為疫苗生產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效益增長點。利用疫苗株ORF3基因獨有的分子標記建立的診斷PEDV和鑒別診斷強、弱毒株的RT-PCR方法,能夠快速區分現地感染是否由PEDV引起且能區分強弱毒株,便于PEDV的監測、凈化和防控。在此技術基礎上,農業行業標準《豬流行性腹瀉診斷技術(NY/T544-2015)》得以修訂并于2015年8月開始實施。
該專利在國內外首次針對我國自主培育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弱毒株進行保護,首次闡述了豬流行性腹病毒瀉弱毒株基因組的獨特特征,首次利用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弱毒株制備疫苗(單苗或聯苗)預防豬流行性腹瀉。該三聯疫苗于2015年上市推廣后,已在全國25個省市累計推廣應用1500萬頭份(母豬),被動免疫保護仔豬3億頭,受到養殖行業的信賴,市場反饋良好, 2015-2016年實現銷售產值1.08億元,新增利潤2300多萬元,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