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一線急先鋒】與時間賽跑的油料所人
“去年年初武漢疫情暴發,兄弟院所的鼎力相助歷歷在目,這個時候,油料所更要全力以赴回饋支援河南災區。”響應部院黨組的號召,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緊急成立了以黨員為主的兩支專家組,副所長張毅帶領8位專家奔赴河南一線開展工作,廖伯壽研究員擔任花生專家組組長坐陣后方。
緊急動員 馳援一線
“農時不等人,大家今晚回家收拾一下,我們明早就出發!”8月1日,8位專家分為兩組從武漢驅車千里,分別到達開封市尉氏縣、祥符區和周口市扶溝縣、西華縣的救災一線,迅速開展農業恢復生產技術指導工作。
到達災區后,專家組馬不停蹄地查災情、詢民需,在加快田間調研的同時,積極謀劃減災復耕技術方案。“河南22個縣花生受災,種植戶們損失很大。”專家組成員雷永介紹說。專家組兩天走遍了25個重點受災鄉鎮,趕在疫情暴發前完成了受災情況摸底工作。
由于開封市尉氏縣發現核酸陽性患者,到達當地的5名專家組成員,面臨酒店停業無法住宿、鄉鎮卡點無法通行、亟需核酸檢測等重重難題,專家們想方設法堅持開展工作,獲得了農作物受災、農田漬排水、農戶復種意愿等第一手資料,完成了受災農田的科學分類,并針對不同受災程度提出“絕收地塊早復種、淹水花生提前收、輕災作物強管理”的技術方案,為制定災后恢復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
爭分奪秒 忙收搶種
在花生田里,專家們認真查看每一塊田的生長情況。有的地塊乍看上去還是“綠油油”的,但撥開一看,白花花一片菌體附在花生基部及地表,白絹病正在發生。拔出一株后,一簇簇白白胖胖的花生躍然眼前,但成型的莢果有的已經開始霉爛,爛果病也正在發生。
“目前淹水的花生還具有采收價值,要抓緊收獲,雖然產量低了點,但提前上市價格比較好,地里這么濕,再放下去可能都爛了……”在專家組的指導下,花生種植戶紛紛緊鑼密鼓地搶收地里尚存的花生。“要不是你們專家指導,我們恐怕真的要顆粒無收了!”當地農戶緊緊握著專家的手,連聲道謝。
專家組根據受災田塊實際情況和春夏播種花生栽培要點,針對輕災、漬水、絕收狀況,制定了不同技術方案,并錄制了技術指導視頻。“在錄制條件十分簡陋的環境下,我們的視頻主播陳玉寧經常折騰到半夜,嗓子也啞了,通過反復的調試和拍攝,終于達到了播放的要求。”專家組成員陳偉剛介紹說。
多措并舉 搶播綠肥
“對于現在可以復耕的絕收地塊,要迅速組織農戶尤其是種植大戶開展復耕再種,在不影響小麥播種前提下,積極改種生育期較短的鮮食玉米、青貯玉米、綠豆、短季蔬菜等作物。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復種綠肥等養地作物,為秋播小麥高產積肥蓄能。”專家組成員楊中路反復告訴農戶。在專家建議和當地政府動員下,四縣區目前已完成復種面積超過12萬畝。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復種綠肥等養地作物,為小麥高產積肥蓄能。
為幫助農民復耕,油料所捐贈了5噸綠肥油菜種子、16噸復混肥料以及病蟲害防治書籍等農資。專家組及時聯系了適宜的綠豆種源,并制作“河南夏季綠肥作物利用技術”“河南秋播青貯玉米栽培技術”等培訓視頻、技術明白紙,及時送到農戶手中。
“我們將堅持防疫救災兩不誤,持續做好線上線下的技術與信息服務,指導災區花生等農作物的后期管理,確保農民減損增效!” 坐陣后方的廖伯壽介紹說。“我們要主動踐行抗疫精神和脫貧攻堅精神,舉全所之力為受災縣市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撐,共同渡過災情疫情的難關!”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