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專門部署,凸顯了科技創新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彰顯了黨中央對于科技事業的高度重視,指出了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怎么做、做什么?!敝袊r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局長楊鵬在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時表示。
如何理解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的內涵要義?楊鵬表示,“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已經邁入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在生物育種、耕地資源保護、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但目前農業科技資源配置尚不合理、創新體系架構尚待完善,創新投資更多依賴于政府財政投入,企業等主體的研發投入不足,農業領域原創性、重大突破性成果相對較少,“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整體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立以政產學研結合、科技服務、科技金融等為基礎構成的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實體性要素的相互結合,不僅能夠為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供保障,對于為農業生產注入更多活力,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當談到中國農科院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研管理機制創新方面開展了哪些有益探索?楊鵬說:“中國農科院將打造‘四中心一智庫’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戰略定位和目標追求,貫徹落實新型舉國體制要求構建了‘舉院抓大事’管理機制,優化和完善農業農村領域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等建設布局支撐國家整體創新體系建設,培育創新文化、涵養優良學風,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緊密合作、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創新生態持續優化,不斷提升體系化能力和重點突破能力,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
楊鵬還關注報告中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容,他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我黨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做出的重大決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大支撐,必須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p>
楊鵬認為,當前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影響,國際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復雜嚴峻形勢,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農業生產由要素驅動轉換為科技創新驅動,并以此撬動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已成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但我國農業農村領域整體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僅10%處于國際領跑地位,51%處于跟跑階段,還存在基礎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技術被“卡脖子”等硬傷。中國農科院作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建設力量,需要聚焦“四個面向”,加速合成生物、基因編輯、農業機器人等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加強生物育種、耕地保育等產業亟需的技術產品研發;落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科研任務;強化對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食物消費需求的科技支撐,努力在原始創新上不斷取得新突破,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把握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