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先鋒】為糧油安全把關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產品,而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乎社稷民生”,所謂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30年來他始終帶領團隊堅守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科研、生產與檢測一線,為我國糧油質量安全保駕護航。他就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質量安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李培武院士。
糧油安全赤子心
立志糧油安,月是故鄉明。1994年底,李培武婉拒丹麥皇家農業大學的挽留,回到祖國。當時,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基礎薄弱,環境條件艱苦,科研經費支持嚴重不足,但這都阻擋不了決心回國攻關糧油安全的李培武。“要創新就得敢為天下先”,這是他對農科精神的莊嚴宣誓。30年的不斷探索,攻堅克難,歲月從不曾辜負一腔熱血。
李培武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油菜質量安全監控,研制出雙低油菜速測技術和芥酸硫甙速測儀,其創建的雙低油菜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被列為全國主推技術,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0年來他累計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9件,歐、美、日等外國專利授權9件;制定國家農業行業標準22項;發表研究論文96篇,其中SCI論文58篇,高被引論文1篇;主、參編著作3部。2015年,團隊研發的黃曲霉素檢測技術打破了國外長期技術壟斷的局面,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李培武也因此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李培武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的囑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攀高峰,在油料產品生物毒素與農藥殘留高靈敏高通量檢測、食用植物油真實性與營養功能評價、油料產品風險評估與全程管控研究等方面又取得重要突破,為提高我國糧油質量、保障糧油食品安全、加快推進“兩個一流”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獲得2019年度中國農科院優秀科學家稱號,其團隊被評為優秀創新團隊。
聚焦產業促發展
糧油安則天下安。油料是食用植物油、植物蛋白和蛋白飼料的重要來源,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油料產業因其高附加值迎來了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然而,由于油脂分子結構類似、特質成分含量低富集難、品質參數種類多,目前的質量檢測技術對特異品質檢測靈敏度低、標準匱乏,導致食用植物油脂的真假與優劣難辨,品質難以評價,不能滿足人民對高質量食用油鑒別的需求,嚴重制約了油料品質提升與產業高質量發展。
長算遠略,放眼乾坤悟真知。為了解決以上困境,李培武帶領團隊整體布局,一方面瞄準國際前沿,多次主持國際研討會,交流取經;另一方面面向我國現代油料產業主戰場需求,圍繞油料中植物甾醇、白藜蘆醇、芝麻素等特質營養成分的發掘和利用開展先導性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先后發現了植物油分子離子樹裂解規律,創建出原位識別直接檢測技術,破解了植物油只能測脂肪酸、難測油脂分子的難題,攻克了制約油料品質提升與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核心技術。在賀信精神的鼓舞下,李培武繼續發揚“科研無止境”的精神,帶領團隊又研發出油脂分子及特質成分高靈敏檢測方法,構建出特異品質技術標準體系,在油菜、花生、芝麻等主要油料脂肪酸生產、收儲、加工、流通,食用油監管與檢驗檢測及特質功能產品研發等領域被廣泛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油料油脂品質,保障了油料安全,推動了產業提質增效。2019年4月,該技術成果榮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為我國油料由高產量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轉變,提供了強有力的關鍵技術支撐。
納百川 育英才
一家獨大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李培武深知科研協同合作的重要性,為此他牽頭組建了國家農業檢測基準實驗室、國家糧油檢測示范推廣基地和國家農產品安全檢測與控制技術成果示范推廣基地,聯合全國30余家優勢單位,凝聚起了全國糧油安全檢測的重要力量,連續8年完成了國家糧油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摸清了我國主要糧油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繪制了花生黃曲霉毒素等消長動態分布地圖,促進了我國糧油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精準監管,充分詮釋了農科精神的大格局“團結就是力量”。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隨著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科學家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與日俱增。擅長“放眼世界”的李培武亦帶領團隊與美、加、德、意、丹、日、韓等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建立了中-德聯合實驗室和歐盟地平線計劃(H2020)國際真菌毒素檢測技術培訓基地,并舉辦了9屆糧油質量安全與風險控制國際研討會,多次作為我國及FAO亞洲專家代表參加JECFA、CAC等國際會議。
傳道授業育英才。李培武十分注重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他作為中國農科院首批入選農產品質量與食物安全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對每一位研究生都親自指導,授業解惑。曾獲得百篇優博論文提名的張道宏博士,多年后提起導師李培武院士,仍熱淚盈眶。她難以忘記在2010年春節前夕,為了指導博士論文中的一個技術難點,李老師和她一起反復試驗,優化方案,直到大年三十才得以解決問題。“李老師為我購買了機票,還親自送到機場,我才能及時回家過年。”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言傳身教”是李培武指導學生的準則。他先后培養了博士22名,其中1篇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3篇博士論文獲中國農科院優秀博士論文獎。在團隊建設中,他培養出數十名研究員、副研究員和高級實驗師、高級農藝師等優秀創新人才,形成了年齡、職稱、專業搭配合理,競爭力、創造力“雙優”的創新團隊,先后獲得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湖北省紅旗黨支部、農業部創新團隊、中國農科院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李培武將帶領團隊繼續以“三個面向”“兩個一流”為目標,以捍衛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為使命,向著更高、更遠的方向揚帆起航!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