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我院2005年產業工作會已經開了三天了,雷院長代表院黨組作了全院的產業工作報告,有六個單位包括特邀的吉林省農科院進行了典型經驗交流,還請了中國科學院的同志就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作了報告,今天又分成小組進行了研討,同時,邀請了吉林省農科院、江蘇省農科院等五個省院召開了農業科研系統種業研討會,會議開的是比較成功。下面,我就我院的產業工作講三點:
一、提高認識,加快產業的發展
我在多個場合都講過,科學研究和產業開發是推動我院各個研究所快速發展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我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下屬的各個研究所要以科研為本,這是我們始終強調的,我們的根本任務是科研,但是要想更好地進行科研,必須要進行強有力的產業開發。這是基于兩個方面的需要,一是基于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的不足,讓我們不能安心地或者不能更好地搞科學研究,或者說科研還缺乏足夠的經費支持,在少數研究所甚至不能保證正常的工資發放,我們需要一部分額外的經費來支持我們的正常工作和科學研究;二是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十年的科學研究,我們積累了一大批科技成果,這些科技成果,我們稍加集成、孵化、開發,就會產生相當規模的經濟效益。如果我們自己稍加努力就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一方面由于科研經費的不足迫使我們進行產業開發,以獲取更多的經費支持我們的農業科研事業,另一方面是我們主動地把我們擁有的豐富的科技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產生更多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近兩三年,全院有7個研究所的產業凈收入超過了千萬,有6個靠的是科技產業。
前不久到吉林省和特產所調研時,我講過,近三年來我最高興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重大科學工程的建成、投入運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在我們北京總部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這么一棟樓和里面的科學研究。第二件是棉花所的成功搬遷。麻類所和煙草所也做了類似的工作,但我認為棉花所的搬遷最成功,不僅沒影響正常的工作,還對科學研究和產業開發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第三件是特產所產業的快速發展。2002年春天,我到特產所調研時,特產所是我們院最困難的一個研究所,我非常擔心這個所的生存問題,欠債2000多萬,包括欠院里幾百萬的產業資金和欠銀行1200萬元,發工資幾乎完全靠向銀行和院里借款。在僅僅兩三年的時間里,研究所的產業有了很快的發展,今年我估計產業收入實現6000萬不成問題,雖然還不能和哈爾濱獸醫所、蘭州獸醫所比,但他們不容置疑地排在第三的位置上。從難以生存、欠債2000多萬,到現在一年凈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跨躍。這就最引人注目的三件事,我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看到第四個亮點。
昨天上午,我到蘭州獸醫所看了看,你們下午也都去參觀了。蘭州獸醫所所區的環境建設,在蘭州市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的之一,這樣的環境是靠錢建設出來的,如果沒有錢,也就不會有那么好的環境建設。說明我們要加快發展,經濟是基礎。如果我們沒有額外的經費來源,沒有我們產業開發的收入,我們就會有很多想做的事辦不成,我們的事業發展就會放慢,甚至停滯不前。反過來,我們把科技產業做強做大了,開發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用來反哺科研,“兩個輪子”都快速、協調地轉起來了,我們的事業才能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蘭州獸醫所和哈爾濱獸醫所就是最好的例子,科技產業發展起來了,經費充足了,職工工作和生活環境改善了,收入提高了,研究人員也就更安心于科學研究了。院里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大部分的研究所也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雖然各個研究所從事的專業領域不一樣,所遇到的機遇也不一樣,產業孵化的模式、發展的規模和水平也就不可能一樣,但關鍵是要提高認識,要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有些研究所產業開發的確有難度,但我舉特產所這個例子,還是那個所還是那些人,為什么僅僅兩三所時間變化那么大,關鍵是認識、重視和用人問題。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會議代表,如果是黨政主要領導同志,回去后要向全所灌輸這個思想,不是領導同志的也要向領導班子匯報這個思想。一定要提高認識,加快產業的發展和搞好科學研究沒有矛盾,只會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二、加強管理,促進企業和產業健康發展
我們院這么多公司,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管理是規范的。這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國家政策的因素,但是,現在要逐步規范起來。第一要把企業的經營管理與科學研究分開。在我們產業發展的早期,很多研究搞得好的,出了成果順帶就把成果的孵化、開發一并做了,既搞研究又搞開發,這是當時的歷史背景,現在一定要分開。一般的研究所都要分成科學研究、科技產業、后勤服務三個領域,從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角度分析,除了我們研究所的領導班子成員能夠兼顧這三個領域外外,其他人員不要互兼。科研人員就是要專心搞好科學研究,開發人員就是專心搞好產業開發。剛才有的同志提到搞開發、進公司的人員怎么辦的問題,人還是你們研究所的人,只是崗位不同,崗位職責不同,工資待遇和核算方式不同,將來退休了還是和本所的其他職工一樣,不存在后顧之憂問題。第二就是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剛才有的同志講,我們缺乏優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這我承認,但這些人才哪兒來,我認為大量引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不現實的,也沒有這個必要,它和科學研究不一樣,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要靠我們自己鍛煉、自己培養,立足于本單位。要使一批有興趣、立志于搞產業的人,能夠在這方面下功夫去鉆研,我們搞產業的有很多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關鍵是相關政策的配套。這需要院所共同制定有關政策,加強對這些潛力人才的培養和鍛煉。也希望我們從事產業管理工作的同志能夠有大的胸懷,根據游戲規則,放開來做游戲,但是一定要先制定好游戲規則。第三是開拓市場和內部節約相結合。現在我們主要問題是市場開拓力不強,我們有很好的產品,人家也認為我們有好產品,但怎樣打開市場,或者如何把市場做強做大,是個問題。由于我們科研事業單位辦企業,缺乏企業經營管理的經驗,我們的市場運作的手段有限,如何打開市場是我們科研單位辦企業的一個關口,體制不分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象我們的蘭州獸醫所、哈爾濱獸醫所,雖然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我認為在國內市場所占的份額還遠遠不夠,更何況我們其他研究所。另一個就是節支問題,干什么都要注意節約。一般的所我就不說了,就拿哈爾濱獸醫所為例,我和他們的領導班子說,你們管理的好,一年就可以節約一千萬元以上,他們所領導也承認這個問題。節約成本能節約一千萬,實際相當于多創收一千萬,一千萬對于蘭州獸醫所、哈爾濱獸醫所可能不算什么,但對大多數所就是個天文數字。我們有的所開發一年也就幾萬、幾十萬,一百萬就了不起了。加強公司內部的管理非常重要,把這幾個方面都考慮到、都管好了,我們的產業、我們的公司才能健康發展。既要制定激勵措施,也要形成監督機制,兩者缺一不可,只有監督沒有激勵,那就監督死掉了,只有激勵沒有監督,那就瘋掉了。我們應該提倡什么,就要激勵,但要有框框。
三、加強內外協作,創建農業科技產業的航母
我院有70多個公司,有的一個所就有好幾個公司,所內合作,所與所之間的合作,中國農科院與院外的合作,我認為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了。在科研創新方面,我們提出把中國農科院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我們也向國家建議建設國家農業創新體系,被中央、國務院采納了,寫進了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但是產業開發不可能寫到一號文件里。今天上午我在農業科研系統種業研討會上講了,我們將面臨兩個挑戰,一是國內種業的激烈競爭,到去年年底,全國已經有八千多家種業公司,對科技、人才、生產、渠道、市場等資源的競爭既無序又激烈;二是我們將面臨著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我們國內的種子公司,注冊資本多的也就幾千萬,少的只有幾十萬,將來國內市場完全放開,國際上小的公司也得幾十個億,如果我們不聯合、不合作,我們就象大海里的小舢板一樣,和人家的“航母”比,相差甚遠。所以,我們首先在內部加強聯系和合作,我們農業科研系統先聯合,形成產業開發的一個聯合體。我們有優勢,就是我們的知識原創能力和一大批科技成果,我們對產業內部的情況也比較熟悉。當然,我們也有劣勢,我們不懂資本運營,不懂大公司經營管理。國內幾個農業上市公司,上市后就迷失了方向,不搞農業搞起了房地產,這不是中國農業科研單位或者中國農科院搞產業的方向,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從事我們本領域、本行業的工作,而不是倒買倒賣,這不是我們的強項。老老實實地搞好我們的種子、農藥、肥料、獸藥、疫苗等主導產業,任何時候都應該這樣,現在如此,將來我們的聯合體也就應該是這樣。我們一定要加強交流與合作,在科研上我們已經這樣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包括我們院內的動物科學相關的研究所之間,以及搞作物科學研究的作物科學所、生物技術所、棉花所、水稻所、油料所等,他們之間的合作是比較好的,我院與院外在科研方面的合作也是比較成功的。在產業開發方面我們還沒有跨出這一步,我們正在考慮這個問題,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但我們要有思想準備,要有所考慮。這樣我們才能應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激烈競爭的態勢。
我就講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其它一些具體的問題,有的在雷院長的報告中已經講到了,有的在產業局起草的《指導意見》中也已經提到,我就不再重復。剛才聽了三個小組的總結發言,大家總的來說還是肯定這幾年產業工作的成績的,但是也對院里的工作和提交會議討論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近30條意見或建議,希望產業局能夠認真地研究,有的是產業局能夠解決的,盡快解決,有的是要和機關別的局、和研究所一起研究解決,要共同研究解決。有的同志提到分類指導問題,說老實話,我認為談不上指導,產業局不比你們所長高明到哪兒去,只是他們主要
分享到
翟虎渠院長在院2005年產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2005-11-09
|來源: 產業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