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10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聯合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承辦的專家創新大講堂在京舉辦。本次大講堂以“提升種業創新能力 助力種業振興發展”為主題,邀請種業領域8位院士和20多位知名專家、青年學者作報告,全國65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農企業的專家學者1000余人,以現場和線上方式匯聚中國農科院,為建設種業強國貢獻智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湯濤,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人事司司長廖西元出席開幕式。
湯濤指出,人社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大力實施專家、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等重大人才工程,持續加強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通過組織各類專項活動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為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重要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撐。湯濤充分肯定了農業領域的專家和高層次人才在種業科技創新工作中作出的重要貢獻,強調通過舉辦專家創新大講堂,搭建種業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產業界交流平臺,促進對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戰略性前瞻性思考,加強各方交流合作對接,促進種業領域產學研協同創新,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力提升國家種業自主創新能力。
吳孔明指出,中國農科院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解決好種子問題”決策部署,聚焦糧食安全,構建舉院創新體制,實施“強種”“增糧”科技行動,實行總指揮、總首席“雙總”掛帥,組織跨所、跨團隊聯合攻關,加快推進種業自主創新,在基礎研究和作物育種領域取得了較好進展。吳孔明表示,為保證中國碗裝中國糧、中國糧用中國種,中國農科院將勇擔科研國家隊、改革排頭兵、決策智囊團職責使命,聚焦“國之大者”重點領域,實施重大科技攻關行動,深入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打造國家農業戰略人才力量,與全國農業科教系統各單位和專家學者一道,為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萬建民、張涌、陳松林、朱健康、錢前、楊維才、侯水生等院士和2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現代種業科技創新、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產業創新發展三個方面,多角度謀劃種業創新發展藍圖,助力維護我國種業戰略安全。專家們認為,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世界種業競爭格局瞬息萬變,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創新利用,是推動農業科技原始創新的基礎。加強育種前沿技術研發,利用基因編輯等現代分子育種技術開展高效、精準、定向遺傳改良和品種培育,是推動形成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本次大講堂的舉辦對提升我國種業創新能力,促進種業產業發展,實現種源自主可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具有重要意義。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副司長唐燕紅,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孫法軍、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梅旭榮,院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陳華寧出席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