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抓好“一二三四五”工程
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央做出的這個戰略決策,給農業科研院所賦予了重大責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業科研院所要履行好職責,發揮農業科技創新主力軍的作用,必須深化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的工作,也是不斷改革發展的過程,涉及體制機制、制度程序、人才隊伍、科研條件及經費保障等方面?,F階段,在大的體制框架難以突破的情況下,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應按照“引領創新、支撐產業、開放合作、和諧有序”的總體要求,著力抓好“一二三四五”工程。
明確一個研究定位
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了農業科技的定位、定性、定向。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國家隊主要承擔基礎研究和農業前沿技術研究,努力在基礎理論和方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在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領域占有重要位置;在應用研究方面,要面向全國產業需求著力突破共性技術和重大關鍵技術,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要加強全局性宏觀戰略研究,提高在重大政策建議、重大戰略咨詢方面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農業科研院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定位準確、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的學科建設總要求,進一步明確研究定位,抓好學科調整與建設,確定重點學科領域,明確研究方向,凝煉重點命題。要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避免“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復設置、重復建設、重復研究。
強化兩個協同機制
從產業角度看,農業產業鏈條長,涉及的環節和要素很多,每個環節和要素均有需要研究解決的科學技術問題。從學科發展看,學科細分趨勢在加快,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同時,學科交叉、融合趨勢也在不斷加強。從現行體制看,涉及農業科研的部門、機構很多。所以,要強化兩個協同機制:一是在科研項目和課題設計上,強化系統性和跨學科、跨領域協同機制。以畜牧業為例,要建立主要畜禽在種、料、養、防、質等環節和要素上形成“魚骨式”、系統的協同、集成創新機制;二是強化跨部門、跨地區,產學研、農科教協同機制。5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30個農業學科群實驗室體系建設就是成功的探索。
革新三項核心制度
制度建設涉及方方面面,我國已建立了一系列基本配套的農業科研管理制度。但是,有些制度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與發展的形勢要求和需要,必須盡快修改完善,同時要加強制度創新。最重要的是要革新三個方面的制度。一是改革科研決策制度。特別是在科研項目和課題設計方面,從制度層面確保能夠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或學術委員會的作用,減少行政和人情色彩。二是創新評價考核制度。評價考核具有導向性。要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等類別,按科研、科輔、推廣、服務、管理等不同崗位,建立分類分崗評價考核制度和標準,年度與階段評價考核相結合。三是完善薪酬激勵制度。以國家現行工資制度為基礎,在維持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制度設計,完善津貼補貼制度,提高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津貼補貼標準的基礎上,改革績效工資制度,設立基礎績效工資、崗位績效工資、獎勵績效工資等,按照管理、技術、工勤等不同崗位系列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工資系數。擴大研究院所的自主權,由研究院所根據自有資金財力,確定基礎和崗位績效工資基數;按照評價考核結果,發放獎勵績效工資。
建設四支人才隊伍
全面落實關于農業科研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的各項政策措施,改革職稱評審、職務晉升制度,自主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實踐鍛煉、繼續教育和國內外培訓等多種方式并舉,加快建設科學研究、科技輔助、轉化推廣和服務管理四支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
加強五項保障措施
一是思想文化保障。“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和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戰略決策和部署上來,摒棄決策中的部門利益考量和非農偏好習慣。要加強輿論宣傳,在全社會營造關注、關心、支持、愛護“三農”和農業科研事業的輿論環境。農業科研院所要進一步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堅持求實創新、厚德包容、協作奉獻理念,營造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樹形象的良好環境和寬松、有序的工作氛圍。二是政策保障。建議制定知識、技術、管理、技能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政策,制定公益性成果經濟利益分享和社會效益獎勵,以及稅收優惠政策,保護農業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的切身利益。建議制定、完善各類人才養老、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政策,擴大人才社會保障范圍,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等。三是組織保障。建議在國家和省級組建農業科研教育推廣協調委員會,從宏觀層面協調農業科研等工作。在協調委員會下面組建專家委員會,負責農業科研項目和課題的設計。四是經費保障。加大投入力度,調整投入結構,切實解決“有錢打仗、無錢養兵”的問題。擴大基本科研業務費規模,持續穩定支持自主選題。五是條件保障。加強農業科研院所的科研設施和平臺基地建設,促進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條件。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提高后勤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