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
社區電商創新農產品流通體系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獻策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成為熱議話題。
“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當前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哪些痛點?如何利用數字技術為農業賦能?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接受了中國農村雜志社記者的專訪。
陳萌山在十三屆政協五年任期,聚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持續提出提案。本次專訪中,陳萌山詳細分析了中國農業產業頑疾,并以社區電商為例,討論了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創新業態對農產品流通的價值。
記者: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的過程中還面臨哪些痛點?
陳萌山:中國農業的結構性矛盾是供給過剩,“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命題還未得到根本性破解。我國農業生產非常分散,農戶面臨兩個障礙:一是信息不對稱,農產品供需不匹配;二是流通效率低,我國農產品流通環節損失率達20%—30%,遠高于發達國家5%左右的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銷存在著標準化程度低、運輸成本高、消費體驗差、品牌缺失、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具體而言,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程度低,同一種產品的品質、大小、形狀往往不一,產品品質不夠穩定。由于生產分散,傳統農產品流通鏈條過長,目前中國約70%的農產品仍采用三級或四級流通體系。
過多的流通環節,是農產品高損耗率的重要原因。生鮮農產品易損,由于流通環節多,難以保障產品品質,再好的農產品到消費者手中已經不新鮮甚至出現變質等問題,消費者的體驗感不佳。另外,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后,產品附加值偏低,生產者也很難獲得較高收入。
記者:“十四五”規劃明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什么新機會?如何利用數字技術為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賦能?
陳萌山:數字農業的發展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要素,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用數字技術賦能現代農業是發展的重點。數字技術與農業各個環節的有效融合,對升級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要繼續加大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用好農業農村大數據的重要資源,進一步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支撐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有力促使中國農產品流通和銷售形成發展新格局。其中農產品電商在農產品市場供應體系中發展最為迅速,從傳統電商到直播電商,再到社區電商,商業運作模式也在不斷迭代升級。
記者:如何看待社區電商這樣的創新業態?社會力量應如何參與到農業現代化建設中來?
陳萌山:中國農業的現代化轉型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加入,應鼓勵互聯網企業加大數字化的生產能力,借助市場力量構建更高效的農產品流通網絡。
社區電商就是互聯網企業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典型代表。在居民消費持續升級、農產品上行加速、互聯網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的背景下,社區電商以其快速、便捷、成本低、維權高效等優勢,在我國煥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以阿里旗下社區電商平臺淘菜菜為例,依托阿里特有的數字技術和多年沉淀的農業基礎設施,淘菜菜打通產銷全鏈路,一頭直連農產品基地,一頭通過百萬小店服務千家萬戶,構建了一張從農田到餐桌的直供直銷網絡。
淘菜菜依托社區小店,把居民零散的生活消費需求集中起來,形成批量化訂單再向上游組織貨源,使得供需匹配更加精準,最終能夠實現以銷優產、以銷定產。
由于打通生產端的“最先一公里”和消費端的“最后一公里”,淘菜菜大大縮短了流通環節,能有效解決農民要增收、消費者要高品質生鮮農產品的問題。淘菜菜的數字化流通網絡,讓分散的農戶深度融入供應鏈、直連萬億城鄉新消費市場,對農業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您之前關注居民健康飲食、農產品質量等領域,您認為社區電商對于提升農產品質量和豐富居民飲食等方面有什么價值?
陳萌山:傳統農產品流通鏈路復雜,因信息不對稱與價格不透明導致層層加價,而且消費者買到手里時新鮮度已經極大受損。社區電商縮短流通鏈路,既降低了加價率,同時也能在倉儲物流體系的支持下降低損耗,讓消費者獲得更新鮮、更具高性價比的生鮮農產品。
比如羊肚菌,過去市場商戶雖然知道消費者對羊肚菌的需求,但苦于羊肚菌不易保存而不敢進貨。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羊肚菌的農產品,通過社區電商規模化進入城市餐桌,讓城市居民享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更豐富、更新鮮的商品。
記者: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應如何讓農民分享農業數字化成果,推進農民增收和共同富裕?
陳萌山:傳統農戶代表鄉村最基本的利益主體,是就業增收渠道的重要參與者、勞動力供給者,同時也是渠道收益的核心分享者。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讓農民就近就業創業、就地致富,要以縣域為主陣地,讓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鼓勵社區電商等創新業態,也是為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在四川富興鎮,大學畢業生凡武金在當地柏樹枝葉煙熏臘肉香腸的傳統手藝基礎上自創品牌,通過淘菜菜這樣的社區電商平臺,帶動了農民就地就近就業,促進了鄉村產業振興。
農業現代化發展,不僅農業要增效,農民更要增收。針對我國“大國小農”的基本農情,還要完善“新農人”的培訓體系,提升農民群體的數字素養,讓更多鄉親們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