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建所50周年慶祝大會在鄭州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發來了賀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我院院長翟虎渠,河南省省長助理何東成,農業部勞動人事司副司長馮廣軍,我院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賈連奇,河南省農業廳副廳長薛豫宛,鄭州市副市長王哲,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和來自全國部分農業科研、高教機構和我院各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以及鄭果所干部職工共500多人出席了會議。
上午九點,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首先,馮廣軍宣讀了回良玉的賀信。回良玉在賀信中說:“自1960年以來,鄭州果樹研究所長期致力于果樹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積極培育優良品種,努力推廣科技成果,為我國的瓜果產業發展,特別是為中西部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當前我國農業農村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變革,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始終是一項重要任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物的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瓜果產業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衷心希望你們緊貼‘三農’實際,面向農村、面向基層,強化實踐積累,培育新品種,研發新技術,切實為農業發展、農民致富提供高質量的果樹科技成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更大貢獻。”
接著,鄭果所所長、書記劉君璞致辭,回顧了鄭果所50年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了未來的錦繡前程;鄭果所在職職工代表、離退休職工代表、科技示范基地代表和兄弟單位代表先后發言。
隨后,與會領導何東成、翟虎渠等先后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何東成在講話中指出,鄭果所50年來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一批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培養了大批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他們立足中原大地、面向全國、服務河南,在河南省的果樹生產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表示河南省政府將不斷加強與中國農科院的科技合作,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農科院建在河南的三個研究所,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而共同努力。
翟虎渠說,50 年前,鄭果所科技人員響應國家“發展果樹,改造沙荒”的號召,懷著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來到土地貧瘠,風沙彌漫的黃河故道安營扎寨,艱苦奮斗,攻克技術難關,為沙荒改造和果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改革開放30年來,鄭果所不斷開拓創新,勇攀科學高峰,國際合作與交流廣泛開展,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在新世紀的前十年里,他們除了繼續堅持黃河故道地區果樹生產關鍵技術問題的研究外,又在西部地區果樹生產中做出了新的貢獻。他希望,鄭果所全體干部職工緊密圍繞國家新時期農業和農業科技發展目標,群策群力,團結奮進,進一步做好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示范等各項工作,不斷提高自主科技創新水平,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果樹研究所,為推進我國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后,大會表彰了建所50年來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據悉,50年來,鄭果所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經過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發展成為人才力量比較雄厚、專業學科比較齊全、基礎設施一流、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果樹瓜類科技創新中心。現有在職職工209人,其中,博士、碩士70余人,高級職稱60人;設有果樹瓜類種質資源、遺傳育種、栽培生理、貯藏加工和果品質量安全及控制五個學科;擁有國家葡萄、桃種質資源圃,國家葡萄、桃改良中心,國家落葉果樹良繁基地,國家西甜瓜中期工作庫,農業部果品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瓜果脫毒種苗成果轉化基地,河南省果樹瓜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農科院果樹生長發育與品質控制重點開放實驗室等11個科研及產業平臺。共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80項,其中9項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勵,70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培育并通過省級以上審定果樹瓜類新品種120多個,獲得國家專利10項,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在生產中推廣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我國果樹瓜類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貢獻。
大會盛況
翟虎渠院長講話
河南省省長助理何東成講話
大會表彰建所50年來有突出貢獻老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