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今年的夏糧生產受極端天氣特別是去年冀魯豫陜晉五省罕見秋汛的影響,面臨很大困難,冬小麥晚播面積1.1億畝,比往年正常情況晚了半個月左右。苗情長勢、春耕春管成為牽動億萬農民的大事。中國農科院迅速組織200余位專家赴河北、河南、山東等11個主產省,下沉一線全力開展奪夏糧豐收專項行動。
迅速動員部署 完善工作機制
根據農業農村部黨組有關要求,中國農科院黨組第一時間組織動員、部署安排、有機聯動,要求把專項行動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實事求是、科學高效完成好,真正發揮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科技支撐作用,全力以赴打贏保夏糧奪豐收第一仗。同時要秉承“從生產實踐中來,到生產實踐中去”的科學理論,充分熟悉一線生產形勢,深思考、探究竟、接地氣,把目前沒有適宜技術解決的生產問題轉為科研選題。
在院黨組的領導下,各方迅速行動,機關各部門統籌協調、研究所黨委主動響應、有關專家積極請戰。第一時間成立奪夏糧豐收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負責專項行動的總體布局、整體推進和督導落實。抽調研究所專家和有關同志200余人組成11個科技小分隊,赴11個小麥主產省區開展小麥、油菜、花生田間管理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指導服務等工作。同步還成立了以作科所錢前院士為組長的16名專家組成的顧問專家組,為各科技小分隊做好技術后盾和技術支撐。全院上下形成合力,著力打好夏糧豐收保衛戰。
建強戰斗堡壘 勇當農科先鋒
為加強黨對奪夏糧專項行動的領導,堅持中心工作開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院黨組決定在11個科技小分隊成立11個臨時黨支部,支部書記由院機關所局級干部擔任,充分發揮臨時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整合力量,為打贏夏糧豐收第一仗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出發前,有的黨支部召集隊員們召開全體會議,黨支部書記帶領大家深入學習、理解把握部院黨組對奪夏糧豐收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認識。在下沉一線實地調研中,有的科技小分隊遇到疫情反復、進村入戶受阻,有專家面臨隔離風險等問題,眼看技術服務難以順利推進。黨支部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對外溝通上下、協調左右,對內做細做實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堅定全體人員的信念信心。11個科技小分隊黨員占比60%,每位黨員同志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沖鋒在前,與全體隊員們齊心協力,聯動協同。
科技小分隊的工作得到當地政府、農民群眾的認可,贏得稱贊。山西省臨汾市基層農業農村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對山西科技小分隊微信留言道:“你們一群年青人,是國家農科最高殿堂的精英,你們下沉服務,是我們基層的幸事,我們應該為你們提供服務。我愿意與你們一起丈量臨汾的土地,共同為臨汾的發展獻計獻策。”
打響科技會戰 踐行農科精神
各科技小分隊陸續進村入戶開展調研,到田間,下地頭,查苗情,找問題。山東、河南科技小分隊與當地農業農村管理部門、種業專業合作社、小麥種植大戶、農戶就當前小麥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交流,針對不同苗情,提出現階段對麥田實施分類管理、合理調控,構建適宜群體結構,注意防治小麥病蟲草危害的建議。山東科技小分隊與濰坊市農業農村局就建立“穩產保供長效機制”達成初步意向。陜西科技小分隊在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系列技術服務月歷圖基礎上,與當地政府和專家共同編制了陜西省灌區小麥、旱地小麥“促弱轉壯、科技壯苗”技術服務月歷,有針對性、點對點優化提出落實促弱穩壯技術的建議。江蘇科技小分隊走訪田間地頭,面向農技人員和當地種植大戶舉辦現場培訓會,從合理播種、優化施肥、航空植保、機械使用等方面進行全面講解。
各科技小分隊白天地里調研,晚上總結研討,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就當地促弱轉壯等關鍵技術問題,給出實用管用的技術妙招。專家們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精神,受到當地政府、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戶的高度評價。為擴大技術培訓服務覆蓋面,小分隊還創作了一組通俗易懂的《小麥管理歌》向農民推廣,制定了《小麥早春凍害預防及凍后補救措施》《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小麥銹病防治技術》《油菜春季蟲害防控明白紙》《保夏糧小麥豐收防災減災技術》等資料發放到地方和農民手中。
江蘇小分隊組長、作科所肖永貴研究員表示,“從2月底開始的田間指導和調研,是奪夏糧豐收的第一步。”今年的奪夏糧豐收行動,將會一直持續,在冬小麥生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進行實地的調研和指導,一直到夏糧收獲完畢,“夏糧不豐收,隊伍不收兵。”
此次的專項行動中,中國農科院各級黨組織堅持以國家需求和服務“三農”為己任,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面向”指示精神,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農科人始終牢記作為“國家隊”,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使命與擔當,更好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踐行“求真篤行 敬農致用”為核心的農科精神,打造一支“不走”的科技小分隊,為奪取夏糧豐收、穩糧保產持續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