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縣陳橋鎮韓堂村是國家級貧困村,這里60%的家庭徘徊在貧困線上、勉強溫飽,靠著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養家。2015年初,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工程師劉平來到這里擔任第一書記。從灌溉所的一名普通干部到貧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劉平迅速找準定位,用他自己的話說,要做“廣大村民的貼心人”。進村伊始,他沉下身子摸情況,走進農家聊家常,聯系部門找項目,短短幾年時間,使得韓堂村貧困戶數量從當初的40戶123人,減少到3戶7人。2016年底,韓堂村實現全面脫貧,摘掉了國家標準貧困村的帽子。
這個夏天,韓堂村的天空格外的藍。清晨,清脆的鳥鳴隨著朝陽叫醒戶戶村民,要是再下一場雨,整個村子都能聞見陣陣青草香。仔細看那鳳仙花兒上的露水,映射出的可不就是一派純樸自然的鄉村田園風光么。論誰也想不到,四年前,這個國家級貧困村還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六成家庭徘徊在貧困線上,連干凈衛生的自來水也喝不上。更別提農忙時候的那不夠用的機井了,多少矛盾都是缺水用造成的。
而如今,干凈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舍,底蘊深厚的文化標語,修葺一新的村委會、商店,仿佛都在訴說著灌溉所扶貧駐村工作隊的故事。而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劉平,憑借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成了村民口中那位親切的實干家——“老劉”。
辦實事 抓人心做足“水”功夫
2015年,劉平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韓堂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然而,現實情況卻比他想象的難:村里全是土路坑洼不平;垃圾到處堆放,一到夏天不僅蟲蠅亂飛還散發著腐臭;晚上道路一片漆黑,沒有一盞路燈;連村委會也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劉平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不干出個樣子,決不罷休!”
第二天,他就組織工作隊走訪、調查??扇f事開頭難,白天去,村民不在家,晚上去,時間不夠又談不了幾戶。而且,面對剛到韓堂村的工作隊,村民們首先就是抵觸、不信任,更有甚者,見到他張口就說“劉書記,弄倆錢花花唄”。駐村工作開局難,如何做才能破局?劉平沉下心來,耐心與村民聊天,虛心向村干部請教,一段時間后,工作隊漸漸地摸清了韓堂村的“家底”。
原來,“臟亂差”的外表之內韓堂村亟待解決的是用水問題。在城市水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離縣城不到十五公里的村落居然還沒有通自來水,只能通過壓水井取水,遇到天旱、地凍,水量根本無法滿足村民的用水需求。不僅如此,水井的水水質硬、味道咸,很難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看著電視上用的自來水挺羨慕的,就想著自己什么時候也能用上”,村民蔣青燕說。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劉平在開會時說“怎么贏得群眾信任?只有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讓群眾有獲得感,才能以真心換真心?!本瓦@樣,讓村民喝上安全水、用上自來水成了駐村工作隊扶貧攻堅的頭一仗。劉平帶著調研報告回到了灌溉所,與所黨委一起探討韓堂村用水的解決方案。最終工作隊協調封丘縣水利局出資建成了全村安全飲用水入戶工程。2015年7月,韓堂村全村村民都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蔣青燕大笑,“自來水接到了家里,做飯、洗衣,再也不用愁了?!?/p>
人有水喝了,好,但地沒水喝可咋辦,這個老大難問題又讓村民的眉頭皺在了一起。農田機井不夠用,一到缺水季節,村民就不分白天黑夜爭水用?!袄蟿ⅲ闶?a target="_blank">灌溉所來的,又是村里的第一書記,村里的地澆不上水歸不歸你管?”群眾的一句玩笑話讓劉平久久不能平靜,他跟自己較上了勁,下定決心要解決掉澆地難這個老問題。在與縣水利部門的協調下,原定的3眼機井增加到了5眼,并于2017年5月份小麥收割前投入使用。2018年又打了7眼,村民們喜上眉梢,再也不用日夜排隊輪流澆灌土地了。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為了讓韓堂村村民擁有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就必須繼續以基礎設置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夯實扶貧根基。2015年由灌溉所出資建成村委綜合大院;2016年申請扶貧資金修建全村道路8400平方米,改善村內的下水道900多米;2017年灌溉所出資為貧困戶改建小超市、搭建貨架,安裝35盞太陽能路燈,制作廣告宣傳牌和墻體宣傳版面;2018年申請建成了“太陽能光伏電站”和“扶貧就業點”兩個利民項目;借助“萬戶安居工程”,幫助15戶貧困戶及時進行房屋修繕……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道路寬了、路燈亮了、環境美了,村民感受到了駐村工作隊實干為民的真心,提起灌溉所的工作隊,大伙兒都十分滿意。
重扶智 暖人心合力拔窮根
如何開辟致富路幫助鄉親們增產增收,是灌溉所黨委和駐村工作隊常常思考的問題。在所黨委的安排下,灌溉所第二黨支部與韓堂村黨支部進行了一對一的幫扶,幫助村支部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做好產業規劃,協調資源加大對韓堂村產業扶貧的科技支撐。
打贏脫貧攻堅戰,選好產業是關鍵。為了尋找適合的產業項目,劉平先后多次帶領村干部前往灌溉所、鄭果所實驗基地和周邊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了葡萄園、大棚哈密瓜、“互聯網+”特色農業等幾個因地制宜的產業定位。
為了推進葡萄園項目建設,扶貧工作隊深入對接第二黨支部,充分運用研究所節水灌溉的科技優勢,為韓堂村建設了50畝配備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的葡萄種植示范基地。劉平和村民們一起在葡萄園勞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都休息了,他還在大棚中繼續觀察,詳細寫下葡萄的生長規律和水肥一體化設施的使用情況。劉平自豪地介紹,“村里成立了葡萄種植合作社,全村貧困人口中有24戶65人以本利保底分紅的形式,參加合作社實現了脫貧目標”。與此同時,劉平還及時聯系果樹專家,傳授村民葡萄種植、品種升級等知識,并聯合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開展了互聯網線上預售模式。以點帶面的效果帶動了村委班子和貧困戶的熱情,也得到了市、縣相關部門的關注。
為找到更適合韓堂村經濟長期發展的路子,劉平和隊員奔赴鄭果所、蘭考縣認真考察學習哈密瓜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參加哈密瓜的種植技術培訓會,不斷提高知識水平,著力打造產業扶貧項目,謀劃脫貧長久之計。2018年初,在灌溉所黨委和相關成果轉化團隊的支持下,駐村工作隊和封丘縣扶貧辦共同注資30萬元,在韓堂村擴建了6個標準化“哈密瓜種植大棚”項目并實施規范化管理。
2018年5月,灌溉所黨委組隊前往韓堂村考察精品哈密瓜推廣實驗基地
劉平還多次舉辦葡萄、哈密瓜精品展銷會和產品推介會,并邀請全市駐村第一書記、各民主黨派人士等參觀品鑒。2015年10月,在新鄉市第一屆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覽會上,精品哈密瓜推廣實驗基地里種出的哈密瓜得到了參會人員的一致好評,新鄉市市委領導也對灌溉所產業扶貧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認可。
倡文明 聚人心重新塑鄉風
鄉風文明是百姓脫貧、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扶貧期間,灌溉所黨委組隊前往韓堂村調研扶貧工作,要求工作隊正視農村存在的鄉風問題、正確理解培育文明鄉風之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這深深影響著劉平的工作思路。區別于只關注路橋建設、產業項目等做法,灌溉所的駐村工作隊將農村產業興旺和農民精神文明一起抓,為鄉村振興凝聚起了精神力量。
灌溉所黨委書記陸建中在韓堂村調研
調研隊離開后不久,韓堂村的街道上悄然出現了很多色彩斑斕、圖文并茂的文化墻繪。這些墻繪或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是展現傳統美德,或是漫畫涂鴉,或是寫意山水,不僅給村莊增添了文化氣息,也宣傳著黨中央的扶貧政策,成為了韓堂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扶貧工作隊還在村容村貌的改善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對主干道進綠化,種植冬青、杜仲1200余顆,還在全村范圍內栽種了多達3000平方米的花草,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贊譽。村民田幫說:“以前道路不中,基礎設施也不中,墻上亂涂亂畫,到處都是小廣告。現在好多了,水泥路、亮路燈,綠化樹、文化墻,又干凈又漂亮?!?/p>
脫貧并不意味著鄉村文明的必然進步,沒有巧妙適度的引導,村子將仍是一盤散沙。這時,文化廣場就成了村子發展路上的必然產物。“我們太需要文化廣場了,這里能舉辦各種文化活動,還能組織學習、宣傳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說干就干,工作隊陸續在村里修建了5處文化健身廣場,分別配備了20多套健身器材。村民們一下子活躍了起來,扭秧歌,廣場舞,好不熱鬧。更受矚目的是灌溉所與韓堂村聯合舉辦的文化演出活動,到2017年,第三屆聯合文藝匯演已吸引了四鄰八村數百名群眾前來觀看。舞臺上健身操、民族舞、打腰鼓輪番上映,大合唱、挑花燈贏得了臺下群眾的陣陣掌聲。大家紛紛羨慕起韓堂村村容美了,群眾精神頭也變好了。
灌溉所與韓堂村村委會第三屆聯合文藝演出
廣場建起來后,村風好了,但移風易俗的工作并沒有停止。有一年,豫北鄉村雪下得很大,劉平帶著工作隊冒雪走訪村民,調查住房安全與保暖抗寒設施。當走到貧困戶田永關家時,看到他的老母親在床上凍得直打哆嗦,工作隊隊員的心里五味雜陳,趕快去鎮里買了塑料布把田永關家的窗戶封訂上了。回去后劉平馬上聯系了灌溉所第二黨支部,聯合組織全所職工為韓堂村貧困戶捐衣捐物?!胺隼?、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工作隊首先要以真心從自身做起,才能帶動村民認識到中華傳統美德的力量?!?/p>
真心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有村民偷偷把蔬菜放在村委會門口,有村民給工作隊送來了熱乎的飯菜。還有一天,劉平在村委會聽到有人喊,開門一看是86歲的低保戶田生,他手里拿著一包東西說:“下雪了,我怕你們冷,給你們送來一床被子”,聽到這話,劉平心里只剩下感動。“扶貧,本就是我們分內的事,現在鄉親們的心掛念著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排除萬難把工作好!”
2018年3月,劉平被評為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3月,被評為中國農業科學院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9年5月,中共封丘縣委、封丘縣人民政府授予灌溉所“封丘縣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進單位”稱號。
四年來,灌溉所黨委和扶貧工作隊勠力同心、砥礪奮進,給韓堂村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劉平同志以真心踐行宗旨,以熱忱竭誠為民,以人民滿意為最大追求,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