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金扁擔”挑滿豐收“幸福果”
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第一次外出考察就來到革命老區延安,首站就深入農村、走進果園,同老鄉拉家常,了解脫貧后生活怎么樣,還有什么困難,鄉村振興怎么搞。連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各級黨組織以觀看視頻形式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位于遼寧的果樹研究所,蘋果專家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大家紛紛回憶蘋果產業發展的崢嶸歲月,謀劃未來工作舉措,以實際行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要求,用科技“金扁擔”挑滿豐收“幸福果”。
從陜北變化感受鄉村巨變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陜北生活7年,當年看到老鄉們生活很艱苦,心里總想著怎么樣讓大家生活好起來。“過去陜北老鄉們修梯田、種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掄起老鋤頭干活,廣種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還林種上了蘋果,老鄉們有工作、有穩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醫保,生活越來越好。從陜北的變化就可以看到中國的變化?!?/p>
一隅見全局,枝葉總關情。果樹所88歲的老黨員、蘋果專家汪景彥對于總書記說的艱苦生活依然記憶猶新。1965年,為解決陜西蘋果產量低等問題,黨組織選派汪景彥等30多位科技人員前往秦嶺北麓長期蹲點,他們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住的是破窯洞,點的是煤油燈,喝的是黃泥湯,吃不到綠葉菜,只能用鹽、辣椒、醋下飯。在艱苦的環境中,汪景彥等人不斷改良蘋果品種,改進栽培技術,通過矮化、密植、滴灌等一系列技術,將蘋果畝產由500公斤大幅提升至4000公斤,同時每畝節省3—4個人工,于1978年獲陜西省科學大會獎,1983年獲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蹲點結束后,汪景彥等人依然情系果農,年均出差200余天,培訓果農數十萬人,足跡遍布各大蘋果主產區,不遺余力服務蘋果產業發展。
時光飛逝,曾經的黃土高坡建成果樹試驗基地,頭戴白毛巾的莊稼漢從窯洞搬進樓房,汪景彥也從小伙子變成銀發翁。“57年來,我們三代專家扎根三秦大地,靠著艱苦奮斗的精神,把荒山變成了金山,看著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汪景彥打開相冊翻看曾經的照片,感慨萬千地說,“總書記說,老鄉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陜西的蘋果產業寄托著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也要在有生之年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
汪景彥(右2)在延安果園指導新紅星蘋果生產
陜北的蘋果為何這樣紅
在南溝村的蘋果園,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灌溉和用水問題,老鄉們告訴總書記,他們通過筑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用水和灌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稱贊說,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
“陜西是中國最大的蘋果主產區,全國每4個蘋果中就有一個來自陜西。延安目前種植蘋果331萬畝,品種囊括早、中、晚熟品種和紅、黃、綠多個色系,年產400萬噸,產量和面積占陜西省的三分之一,輻射帶動80多萬農民增收致富?!?a target="_blank">果樹所延安蘋果試驗站站長董雅鳳常年對接企業需求,對延安蘋果產業的現代化之路深有體會?!把影蔡O果產業繁榮的背后,是果樹綠色輕簡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有力支撐,一大批善學習、觀念活的新農人看到了蘋果產業的機遇,通過品質提升、配套加工、電商營銷等,讓蘋果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圣地延安的靚麗名片。”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曾講了一個“金扁擔”的故事??倳浽陉儽辈尻爼r,曾餓著肚子問鄉親們,“你們覺得什么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鄉們想了又想,最大的期盼是“將來干活挑著金扁擔”??倳泴ⅰ敖鸨鈸崩斫鉃檗r業現代化。此后,“金扁擔”的故事引發廣泛思考和探討。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陜西蘋果產業的發展與我國農業科技的進步是分不開的?!?a target="_blank">果樹所黨委書記叢佩華對打造“金扁擔”有深入理解,“多年來,我們依托國家蘋果種質資源圃,自主培育了華紅、秋錦等蘋果新品種60余個,在陜西延安、河北阜平等地建設示范推廣基地47個,推廣關鍵核心技術30余項,累計培訓20余萬人次,構建了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模式,提出了果業5.0的發展理念,通過強創新、優結構、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推動我國果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p>
果樹所延安蘋果試驗站的豐收場景
在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延安蘋果故事的起源,要追溯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期。1940年,延安光華農場剛剛建成,29歲的青年專家朱明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首任所長)擔任園藝組組長,她帶領大家建起30畝果園,大量試栽蘋果、葡萄等苗木,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選育出一大批適合推廣的蔬菜和瓜果,成績斐然,兩次榮獲“陜甘寧邊區模范婦女”稱號。
“革命年代栽下的小小蘋果苗,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培育下,逐漸發展成為延安農民的致富果、幸福果。”果樹所副所長王海波,每年都要到陜西的蘋果產區進行實地技術指導,“總書記說,大力發展蘋果種植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總書記的肯定讓我們倍感鼓舞,我們要傳承老一輩科學家的紅色基因,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蘋果的產業鏈,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延安精神熔鑄于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代推進‘果樹上山’,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同樣需要我們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a target="_blank">果樹所蘋果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培育的華金、華蘋、華慶、華月等多個新品種已在延安推廣。團隊首席張彩霞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們要加快蘋果種質資源的收集利用,努力培育出更多好吃、好看、好種、好賣的新品種,持續支撐引領我國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這既是我們肩上的重擔,更是我們發展的機遇?!?a target="_blank">果樹所所長曹永生帶領黨員干部謀劃未來發展藍圖,“未來,果樹所要投入更大力量支撐鄉村振興,要在陜西延安、河北阜平、山東棲霞、新疆伊犁等現有17個基地的基礎上,加快新基地建設布局,通過基地大力開展示范培訓,持續推廣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新裝備,支撐引領黃土高原、環渤海灣等區域蘋果產業發展。要通過組建蘋果產業專家服務團等形式,進一步探索研究所科技支撐鄉村全面振興的最佳模式,把二十大對農業科技的部署一項一項落實好,讓老鄉們都能用科技的‘金扁擔’挑滿豐收的‘幸福果’,把生活過得像陜北蘋果一樣紅紅火火。”
果樹所青年專家王海波在扶貧基地指導富硒蘋果生產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