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業部對口幫扶太行山區工作部署,中國農業科學院對口幫扶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阜平縣。針對阜平特色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組織院屬10個單位開展了“集團軍”式的對口精準幫扶工作,在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技術咨詢培訓、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院里成立了以唐華俊院長、陳萌山書記任組長、王漢中副院長、劉大群黨組成員任副組長的對口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幫扶工作。各對口幫扶單位也成立了工作小組,組建了專項幫扶專家團隊,確保幫扶工作落實到位。
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工作任務。針對阜平縣農業產業發展和生產實際需求,組織制定了對口幫扶工作方案,明確了重點幫扶內容、任務分工、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各對口幫扶單位也細化了任務分工,確定在林果業、生態型設施農業、食用菌生產與加工、畜牧和蜜蜂生態飼養、農業休閑觀光、實用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重點工作。
開展調研對接,找準幫扶方向。為了實現有針對性的精準幫扶,院領導多次帶領專家到阜平調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養殖基地、溫室大棚,對接當地政府、農業企業、種養大戶,了解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特色產業技術需求,找準幫扶方向。
派駐掛職干部,建立幫扶工作紐帶。為了加強對口幫扶的協調溝通,在前期派出兩名掛職干部的基礎上,又從成果轉化局專門選派了一名處長掛任阜平縣副縣長,組成了我院派駐阜平工作協調小組,形成了對口幫扶的“橋梁”和“紐帶”,有力地推動了幫扶工作的順利開展。
積極籌措經費,為幫扶工作提供保障。為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院里籌措自有資金50萬元,支持各幫扶單位開展技術服務。各對口幫扶單位也籌措經費380多萬元,用于產業幫扶項目,為精準幫扶提供保障。
加強技術培訓,在“扶智”上下功夫。為了提高阜平的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我院在“扶智”上狠下功夫,首次把《農科講堂》搬出農科院在阜平舉辦,吳孔明院士為100多名管理和技術干部講授了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研究生院和有關研究所先后舉辦了27場專項技術培訓,培訓農技人員、種養大戶、農民2800多人次,發放資料8600多份,有效提升了當地生產技術水平。
強化產業幫扶,不斷取得實效。鄭州果樹研究所為阜平建設的葡萄種植示范園,因品質好果實售價是周圍縣市的10倍;建立的禮品西瓜示范園每畝收益達4萬元。蔬菜花卉研究所向3個合作社贈了送黃瓜、甘藍、辣椒、番茄等蔬菜種子。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幫助有關企業建設了1200頭智能化豬場。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為阜平引進了3個平菇品種,改進產品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與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聯合開展了香菇冷鏈物流保鮮技術研發,試制出了真空微波香菇脆片樣品。蜜蜂研究所專家深入到40多戶貧困養蜂戶,贈送蜂箱400套,蜂王30多只,改善了蜜蜂種群結構。農業信息研究所組織專家在阜平發展智慧農業,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通過打造質量溯源系統,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