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端對話在四川宜賓召開。受農業農村部韓長賦部長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出席并作主題演講。
張合成指出,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所在、活力所在,長江沿線11個省市國土面積占全國的21%,人口和地區生產總值都占到全國的40%以上。從農業農村來看,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和農村聚集區,耕地面積占全國的近30%,草原面積約占全國草原面積的六分之一,農林牧漁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40%。是我國最重要的糧油、生豬、水產品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其中6個省為全國糧食主產區。經濟帶內大部分區域水土資源匹配度高,生物多樣性豐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較好,農業產業化、組織化、集約化水平較高,發展現代農業、鄉村特色產業的基礎好、潛力大。
就長江經濟帶農業農村發展,張合成建議,一是要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色發展是農業農村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的重要思想。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場關乎農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的經濟變革,也是一次行為模式、消費模式的綠色革命。長江經濟帶各地應強化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推進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短板。同時,保護好、發揮好長江經濟帶農村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推動,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二是要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先行區。著力強化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重要魚類生境保護和修復,建立健全增殖放流管理機制,加強水生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監測評價;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集中打造一批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園區);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開展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培育一批資源化利用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區。三是要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帶。統籌編制好鄉村布局和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建設現代鄉村文明,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會后,張合成一行還深入宜賓翠屏區牟坪橘香小鎮產業園、川茶集團等地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開展調研。
據悉,中國農科院各研究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支撐,取得較好的效果。中國農科院柑橘所依托科技優勢在翠屏區牟坪推廣優質柑橘種植,助力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方向調整,有效帶動當地柑橘產業的發展。中國農科院茶葉所圍繞四川茶產業科技需求,同四川茶企積極開展科研項目合作,加快新技術新成果轉化和應用,為解決四川茶產業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問題、促進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農業農村部規劃司巡視員周應華、四川省農業廳副巡視員張熙、宜賓市有關領導等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