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凸顯了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為新時期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國家級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擁有得天獨厚的科技創新和人才教育優勢,更要胸懷“國之大者”,全力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教育,要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要,進一步增強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政治擔當和行動自覺,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工作。人才培育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是破解鄉村發展不充分的重要舉措,要聚焦人民關注的痛點、難點,發揮智力優勢,匯聚優質資源,推動創新試點,不斷完善和加強鄉村振興培訓課程體系建設,打造精品課程,重點培養研究生的“大國三農”情懷,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研究生成長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層次科研后備力量。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堅持走科教興國的道路。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發展科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之本在于教育,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將育人與科技、教育規劃相銜接,寓人才培養于科教融合之中,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滿足人民學有所教的迫切需求。要立足中國農科院研究生教育自身的使命和特點,充分利用全院優質科技資源和基礎條件,推動農科教結合、產學研融合,營造創新環境、教育環境,探索優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激發創新第一動力,努力培養一批學術視野寬廣、綜合能力強、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優秀拔尖科技人才,確保人才儲備庫不斷充盈。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人民滿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質量的教育,目前我國教育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內涵發展階段,提高教育質量涉及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的全方位調整,需要做到老師“教好”、學生“學好”、學校“管好”三位一體。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堅持教育自信,探索符合中國農科院發展實際的“學院制”改革,積極推進農科院特色核心課程建設和研究生課程教材建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建設。加強教師導師隊伍建設,全面實施“三全育人”,堅持擴大開放辦學,加強院區條件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以打造人才高地為落腳點。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才日益成為大國博弈的關鍵要素,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打好人才基礎。中國農科院積極搶占科技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深入實施人才強院戰略,研究生教育要全面落實全院“四橫四縱”人才體系建設要求,持續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舉措,著力打造以研究生和博士后為后備力量的高質量國家農業人才隊伍,為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新的偉大征程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要以高質量教育立德樹人,用高水平科技創新激發動能,讓高素質人才不斷涌現,千方百計點亮教育之路,托舉民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