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經觀察”第2期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會議圍繞玉米產業供需形勢及未來走向,如何保障玉米產業安全等問題進行研討。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出席會議。會議由副院長梅旭榮主持。
與會專家重點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玉米供求關系發生逆轉、加工產能快速擴張、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以及草地貪夜蛾災害發生等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從供需形勢、結構調整、加工布局、產業競爭、災害防控等角度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會專家認為,目前國內玉米供需形勢已由寬松向偏緊發生轉變。長期來看,玉米加工業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依靠市場引導消費結構均衡,優化行業發展布局,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和長期健康發展。國內玉米行業存在效益低、成本高、競爭力差的問題,核心因素在于單產不高。玉米產業政策存在穩定性和長遠性不足的問題,進而導致生產經營主體政策預期不明確,對市場判斷存在偏差。草地貪夜蛾對我國玉米產業的影響要引起高度重視,當前來看,其對生產的危害得到了有效防控,但后續影響不可低估。
與會專家建議,確立并鞏固玉米作為戰略性作物的地位,嚴防玉米成為中國“第二個大豆”,加快從戰略層面制定玉米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研究解決玉米戰略定位、區域布局、產業發展優先序等問題,從定位、布局、政策、科技等方面,探索中國玉米產業發展新出路。當前,玉米生產資源要素投入已達極限,實現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應適時將重要農業政策安排制度化、法律化。玉米消費首要保飼料,其次是加工,最后是燃料乙醇,要將燃料乙醇定位于玉米總量調控的調節器。進一步強化云南省在我國草地貪夜蛾防控的戰略地位,通過加強蟲情監測、技術培訓與協作等方式進一步強化防控措施,構建防控長效機制,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來自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及管理部門的70余名專家參加了會商。(通訊員 劉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