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創新思路開展農業科技國際合作工作,積極融入全球農業創新網絡,深入參與全球農業科技治理,多措并舉構建國際合作新格局。
全球農業科技影響力顯著提升
農業科技話語權有效加強。全院100余名專家在國際重大倡議、組織和機制中兼職,300余名專家在700余個國際知名期刊兼任編輯,約一半為一區期刊,為國際前沿學術發展貢獻智慧。廣泛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屆“國際植物健康日”活動、世界糧食論壇農業首席科學家圓桌會議等重要國際活動,分享中國農業科技創新方案。參加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維護國家發展權益。積極在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聯合國糧農組織等管理機制會議上發聲,推動全球科技治理下的國際協同創新發展。
學術交流規模層次持續提升。舉辦第二屆國際小麥大會、中國-東南亞跨境有害生物聯防聯控國際研討會等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會議57場,舉辦國際培訓班19場,全球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參會人數約1.5萬人,有效促進全球科技創新與高質量合作。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共同舉辦21國參與的“減少食物損失與浪費青年創客坊”活動,決賽作為世界糧食論壇活動在全球同步直播。
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成果豐碩。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簽署協議成立“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農科院創新平臺”,在“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上,該創新平臺被列入中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七大舉措之中。沼科所與薩摩亞聯合項目入選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良好做法案例集》和《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促進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良好案例》在全球宣傳。
參與引領全球農業科技創新
高水平合作項目取得突破。從指南謀劃、申報指導等方面提升申報水平,全院競爭性國際合作項目數量和質量顯著提升。新增各類國際合作項目121項,是上年的1.5倍,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和戰略性合作專項獲批16項,是2021年3.2倍。牽頭組建中歐食品、農業和生物技術旗艦項目中方專家組,為起草項目指南提供指導,與歐方磋商形成4個旗艦項目主題。
科技創新支撐作用不斷強化。制定“中國農科院南繁國際種業創新中心建設方案”,與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國際小麥玉米改良中心(CIMMYT)分別簽署關于共建“中國農科院-國際水稻研究所三亞國際水稻育種中心”和“中國農科院-國際小麥玉米改良中心三亞育種中心”合作意向書,推動建立育種創新高地。
國際大科學計劃申報穩步推進。聚焦“種業振興”戰略需求,著力組織開展“農作物基因資源闡析(G2P)”國際大科學計劃申報工作。“農業基因資源闡析”成功列入國家《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重點領域和優先方向,與19家國際伙伴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形成中、英文項目概念書和申報書。
國際農業科學計劃進展順利。項目在分子育種數據平臺、作物產量預測和作物水分生產力遙感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氮評估方法和模型方法、協同減控氣體排放技術、雷達反演識別生物學參數及遷飛草地貪夜蛾種類辨識技術等多個方面取得進展和突破。
全球創新合作布局日漸完整
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牽頭在華籌建國際農業科技組織“全球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制定聯盟概念書、章程,確定組織架構,21家國外機構和34家國內機構加入聯盟,申報材料通過中國科協初步論證。新建海內外國際聯合實驗室11個,牽頭建立C4光合聯盟等國際性專業合作網絡,發揮國際創新優勢,助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
周邊區域協調合作機制愈加完善。召開全國農科院系統外事協作網會議暨全國農業科技“走出去”聯盟會議、海外農業研究大會等會議,研究形成《沿邊農業科技國際合作行動方案》,與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家簽署中國-東南亞植物保護合作行動方案。制定方案推動南繁院國際育種研究中心、西部中心中亞研究中心的組建運行,搭建面向東南亞和中亞的樞紐平臺。
“一帶一路”農業科技合作不斷拓展。牽頭籌建“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獲農業農村部審議批準及科技部正式支持,與非洲科學院同步推進聯盟籌備工作。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完成了ISO17025認定;中國-羅馬尼亞農業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完成布加勒斯特植物工廠主體建造工程;中國-烏拉圭大豆研究與創新“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
國際人才隊伍建設穩中求進
國際人才引育提檔升級。成功申報國家留學基金項目77項,獲批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推薦增補41名國家公派出國留學評審專家。申報外國專家類項目20項,獲批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4個。赴國外合作研究的人員累計58人次,引進中長期交流合作外國專家109人次。
國際教育學院建設有序推進。牽頭組織起草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南繁學院、西部中心國際招生與海外引智工作方案(2022-2026)”,爭取“十四五”期間促進南繁學院、西部中心留學生規模達到300人。
積極培養輸送外派干部。積極推薦專家參與農業外交官的選派和國際組織崗位競聘,2人成功競聘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管理崗位,2人擬派往駐外使館工作。
2023年,中國農科院將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培育全球農業科技創新“新動能”,打造農業科技國際“引力場”,促進農業科技“走出去”,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創新中心,助力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