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科院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文藝演出中,農經所“三八”女子鼓隊的閃亮登場,震撼了全場,贏得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和歡呼聲,成為當日演出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歌舞表演《咱們的領袖毛澤東》采用了立體的表現手法,融舞蹈、演唱、民族鑼鼓、藝術造型為一體,民族鼓表演則是畫龍點睛之筆。它既是節目中的一大亮點,也是一大難點。稱之為亮點,是因為歡快的鼓點,與人們歡樂的笑臉相互交映,將氣氛推向極致,將節目推向高潮。視之為難點,是因為沒有人有打鼓的經歷。看著錄像中有著十多年鼓齡的鼓手們眼花繚亂的姿態,聽著鏗鏘有力、舒緩有致的鼓點,大家的心里惴惴不安。
但是,農經所人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無論是在科研領域,還是在文化領域。在任何困難條件下,農經人都能以滿腔的熱情,百倍的信心,科學的態度,嚴謹的方法,去迎接挑戰,收獲成功。
由8名女職工組成的女子鼓隊成立了。沒有經驗,她們請教老師、觀摩錄像,從一招一式學起。沒有鼓,她們就徒手練習,或是在沙發靠墊上打,或是在自己的腿上打。為了使自己的手腕靈活,便于打鼓,她們一有機會就活動自己的手腕。坐著練,站著練,走路也在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拿到所里專門定購的嶄新的鼓時,8個隊員已經可以打出清晰的鼓點。隊員們堅信熟能生巧,她們以不斷的練習,來彌補先天的不足。每天辦公室的工作結束以后,便是她們訓練的開始。農經大會結束后的第二天,隊員們就不顧一身的疲勞,立即投入到訓練中去。8名隊員中,除有1名年輕隊員之外,其余7人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女
士,平日工作繁忙,家中還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有兩名隊員的母親和婆婆罹患癌癥,急需人照料,但她們想盡辦法,克服困難。高強度的訓練,使多名隊員的腿部、腰部舊傷復發,手上青一塊紫一塊,他們忍著疼痛,沒有耽誤一天的訓練。年輕隊員更是發揮了青年人朝氣蓬勃的特點,認真、刻苦的練習。為了精益求精,不留遺憾,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全體隊員大到一個動作,小到一個眼神、甚至是呼吸節奏都反復琢磨,互相觀摩,相互取經,力求做到精致精美。整個鼓隊,形成了一個緊密團結的集體,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
農經所的演出取得圓滿成功,“三八”女子鼓隊功不可沒。演出結束了,但她們或柔美或剛毅的舞姿、或舒緩或激昂的鼓點,依然浮現在眼前,回響在耳邊,八名鼓手打響了建隊第一曲。她們將繼續努力,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