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由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主持的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丹江口水源涵養區綠色高效農業技術創新集成與示范”協同創新任務現場觀摩會在湖北省十堰市召開。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出席并講話,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出席相關活動,中國農科院副院長王漢中主持會議。
陳萌山充分肯定了協同創新任務啟動實施一年來取得的積極進展,并對地方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指出,一年來,中國農科院的10個專業研究所、14個創新團隊、138名科研人員,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兩個一流”的指示要求,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情厚意,以綠色高效、種養耦合、多功能農業和面源污染控制為重點,按照單項技術模式化、復合技術集成化、體系技術系統化的思路,與地方科研單位協同攻關,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在湖北十堰和陜西安康核心示范區初步構建了水源涵養區綠色高效農業技術體系,集成示范了集約化農田生物多樣性利用與生態強化等十大技術模式,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受到了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的歡迎,體現了國家隊務實的作風和應有的擔當。
陳萌山指出,丹江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鄂西北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保障區,也是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丹江口水源涵養區綠色高效農業技術創新集成與示范協同創新任務是中國農科院推動科技扶貧、院地合作、創新驅動的重大科技任務,對保障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安全和區域生態安全、脫貧攻堅,實現區域農業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陳萌山強調,要按照農業綠色發展思路推動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以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資源優勢,打造新型現代生態農業,既解決溫飽問題,也滿足大眾營養健康需求。要將調整區域農業產業結構與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做好頂層設計,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方案。要認真總結提煉協同創新任務制定的研究方案和實施方案,形成協調各方的工作機制和有效的落地措施,積累行之有效的技術模式與實踐經驗,為統籌區域“生產、生活、生態”,推進新時代農業發展轉型升級,推動區域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
協同創新任務技術總師、環保所楊殿林研究員匯報了總體進展,各子任務匯報了工作亮點。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協同創新任務核心示范區的試驗示范點,并與當地科研人員和農民進行了深入交流。
湖北省農業廳副巡視員歐陽書文、協同創新任務總顧問鄧干生、省農科院院長焦春海,十堰市市長陳新武、市委副書記劉海軍,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局長任天志、成果轉化局局長王述民、科技局副局長文學,環保所所長劉榮樂、副所長周其文,參與協同創新任務的相關研究所,十堰市農科院和安康市富硒產業研究院等單位的代表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活動。(通訊員 宋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