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2024年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1月22-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24年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及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精神,全面總結2023年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作工作報告,院黨組書記楊振海主持開幕式并作總結講話,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司長周云龍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2023年中國農科院堅持“四個面向”,圍繞“國之大者”,大力推進“舉院抓大事”體制機制改革,高質量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有力支撐糧食生產“二十連豐”和鄉村全面振興。院部改革平穩落地運行。部署實施“1+3+N”體系化改革,構建“舉院抓大事”管理體制,加快后勤服務理念轉變和管理方式優化。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取得突破。全院發表SCI/EI論文4681篇,在《細胞》《科學》期刊發表論文3篇,獲省部級獎勵28項,其中一等獎18項。支撐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有力有效。組建15個產業專家團前往20多個省,在奪取夏季糧油豐收、秋糧豐收、應對黃淮“爛場雨”等應急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傾力做好生物育種產業化6個試點省技術服務,助力三年試點工作順利通過評估轉入產業化示范。支撐鄉村振興全面深入。做好11個院級鄉村振興示范縣以及有關部委9個重點幫扶縣科技幫扶工作。全年成果轉化收入15.55億元,較上年增長12%。發布國家農業高端智庫報告9份。科技創新基礎能力不斷增強。新增自然科學基金36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項。3個項目通過生物育種重大專項評審。牽頭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13.9萬份。依托全院106個試驗基地開展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觀測和長期定位觀測。全年落實各類建設資金9.8億元,牽頭的8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運行。南繁作物表型鑒定平臺投入試運行,成都中心垂直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全面建成,長島遷飛昆蟲監測設施、農作物國外引種隔離檢疫設施等建成發揮作用。人才隊伍質量結構優化提升。新增頂端人才2名,67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1人榮獲首屆“國家工程師獎”,農科英才總數突破470人,博士后隊伍突破820人。科技開放合作積極主動作為。與多個省份及地市開展戰略合作,與多家高校共建創新平臺,推動78個聯盟加快創新發展。牽頭發起的G2P大科學計劃獲多方響應。科技創新環境持續改善。科技評價機制不斷優化,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和農科精神廣泛傳承,農業科普與新聞宣傳水平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加強。主題教育扎實開展,黨組織政治功能進一步增強,“大監督”工作格局探索構建,巡察及整改工作扎實有效。
會議強調,中國農科院要以“抓大事、強支撐、推改革”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加快創新發展的基本思路。一是抓大事,聚焦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需求,大力開展基礎性、前沿性、戰略性科技攻關。主動承接農業農村部重點任務,聚焦種子、耕地、農機裝備、生物安全、綠色低碳與鄉村發展六大領域,建立健全全院“一盤棋”的科技力量組織模式,力爭取得一大批高水平創新成果。二是強支撐,聚焦建設農業強國重大需求,全面支撐“一體兩翼”的工作布局。以產業專家團為主抓手,構建全面服務農業主產區和鄉村振興主戰場的網狀格局,有組織體系化地推進科技支撐穩產保供、科技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等成果轉化工作。三是推改革,聚焦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目標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院部管理改革,持續推動院部由“管所為主”向“管大事與管所并重”轉變。推進研究所布局改革,打造肩扛“國家責”、專注“國家事”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研究生培養改革,抓住建設中國現代農業聯合研究生院的重大機遇,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聯合體。推動運行管理機制改革,聚焦重大任務構建協同、開放、高效的創新格局,有效發揮全院整體優勢,加快形成強大合力。
會議要求,2024年中國農科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為指引,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對標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深入推進“舉院抓大事”,統籌加強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統籌提升成果轉化水平和技術服務效能,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要重點做好十項工作。一是夯實基礎研究和基礎性科研工作。建立以重大原始創新為導向的基礎研究體系,有組織推進前沿科學與交叉領域的基礎研究,加快實現重大突破。強化農業基礎性長期性工作,推動全院歷史基礎數據資源整編與出版,推進農業長期因子觀測工作落地實施。二是強化應用導向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躍升計劃”,明確聚焦重大科技任務的創新工程使用導向,引導創新團隊和科研人才積極參與重大任務。細化六大領域具體行動,強化種子創新攻關、耕地保護利用科技創新、農機裝備補短板、農業生物安全治理、農業綠色低碳技術供給、鄉村發展支撐,力爭盡快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積極爭取重大項目和落實國家任務,抓好“大豆辦”“農機辦”等專項任務落實。三是持續做好科技服務與成果轉化。全方位支撐農業穩產保供,全鏈條服務農業農村主戰場,做好生物育種產業化示范技術支撐,做亮國家農業高端智庫品牌。四是建好建強戰略人才力量。加快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全力打造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創新聯合體。五是深入開展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切實發揮創新聯盟作用,持續推進院地、院企合作,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合作。六是鞏固提升科技平臺設施條件。培優科技創新條件能力,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加強科研平臺與設施開放共享,強化文獻保障與信息化支撐能力。七是堅定不移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院部管理機制改革,積極推動研究所轉型發展和優化布局,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統籌強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八是優化營造一流創新環境。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積極培育創新文化,提升管理服務效能,扎實做好離退休職工服務管理。九是持續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十是鍥而不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嚴的基調,深化完善具有農科特色的“大監督”工作格局,持續發揮巡察利劍作用。
會議強調,要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確保見到實效。一要講政治,把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支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突出重點抓好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各環節工作。二要強作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時刻都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立說立行、緊抓快辦,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工作推進到位。三要守底線,真正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與我院工作實際相結合,加強調查研究,明確具體的抓手、載體、平臺和機制,確保任務落地見效;做到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四要勇擔當。善于抓主抓重,彈好鋼琴。既要做到緊盯要害抓重點、強弱項,又要做到考慮周全抓統籌、強配套。要主動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各部門、各研究所要強化大局意識、合作意識,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形成齊抓共管、團結協作的生動局面。
周云龍指出,2023年中國農科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部黨組決策部署,立足國家農業戰略科技力量職責使命,有力支撐了生物育種、穩產保供、科技幫扶、戰略研究等黨中央關心、部黨組關切的大事要事急事,為農業農村科技系統樹典范、開新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中國農科院進一步調整優化創新布局,強化多學科協同攻關,堅持面向產業選題立項,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強科技人才隊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擴大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不斷主攻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農村科技進步。
會議表彰了2023年度院科學技術成果獎和成果轉化獎、年度國際合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年度科技新聞優秀團隊、年度科普獎、農科英才期滿考核優秀等次人員,通報了2023年研究所評價結果、年度重大科技產出、院信息化發展水平綜合評估結果、院平安建設優秀單位和先進個人、新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分組討論,各組代表在閉幕式上進行了交流發言。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相關處室負責同志,中國農科院領導班子成員,院級老領導,院內兩院院士、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院機關各部門、院屬京區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京外各單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相關企業和媒體代表在主會場參加會議。會議設視頻分會場,院機關各部門、院屬各單位其他干部和科研人員代表通過視頻同步收看大會。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