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聯盟機制創新優勢 推動農業科技整體躍升
在12月21日召開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和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工作交流會上獲悉,為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2014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已建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超過80個,10多個聯盟已實現實體化運行,成為推動行業、產業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經過幾年來矢志不渝的努力,聯盟組織建設與管理運行初見成效,在科技創新上實現突破,機制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目前看,聯盟在創新運行機制、推動產業變革、解決重大技術問題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聯盟的吸引力、凝聚力、影響力不斷擴大。”聯盟秘書長、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聯盟加強了農業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提升了創新效率;突破了一批農業產業關鍵技術,集成了一批示范模式;聚焦區域重大問題,集成了一批綜合技術解決方案,支撐了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體化、一體化、共建共享機制建設卓有成效。
五年來,聯盟始終堅持前瞻性、基礎性、公益性、關鍵性的基本定位,以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為目標,以創新科技治理體系和科技機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為核心,集聚全國農業科教優勢資源和力量開展協同創新。
聚焦目標任務,完善產業的“創新生態”
“聯盟始終圍繞產業目標導向,牢牢抓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走好科技產業協同創新的‘先手棋’?!?聯盟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馮忠武介紹,在這80多家聯盟里,產業聯盟占了一半左右,在獲取產業信息、集聚產業人才、服務產業需求和構建產業網絡等方面,這些聯盟發揮了前瞻性、開放性、基礎性的平臺作用,為實現各產業的整體躍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棉花聯盟創建“CCIA”國棉品牌,并圍繞品牌建設打造從棉種、原棉、紗線到面料、服裝、家紡等整個棉紡產品產業鏈。鄭州棉花交易市場還專門建立了“CCIA”品牌原棉交易平臺,配合聯盟全力推動全產業鏈布局。
高效復合肥聯盟開發集成包括“基礎化核心試驗-標準化核心示范-規模化示范推廣”在內的貫穿整個產業鏈條的新產品及配套技術60多種,各類新型肥料產品和高效應用技術累計示范推廣400余萬畝。
天敵昆蟲聯盟以天敵產業鏈條為紐帶,充分發揮產學研融合優勢,創制了23種天敵昆蟲產品,天敵年生產能力超過一萬億頭,占我國天敵產品市場的95%。
智慧農業聯盟突破了天空地一體化農業智能感知與診斷的關鍵技術,研發了一批數據驅動的智能作業裝備,開展了數字大田和智慧果園技術系統、平臺、裝備的示范推廣,聯盟設計的“無人化農場”引領了未來農業生產數字化、作業無人化和裝備智能化發展。
“隨著幾年的發展,聯盟逐步將工作路線的源頭聚焦于產業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在各領域建立‘從生產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問題導向機制,讓科學家到生產實際、市場需求、企業需要中去發現問題并開展攻關,加強企業對科研成果的二次開發,有效解決農業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問題,有力改善農業生產一線的高新技術‘貧血’現象。”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副局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辦公室主任周國民說。
著力機制創新,理順科技的“生產關系”
聯盟充分發揮機制創新的引領作用,初步實現了產學研的有效融合。實體化是聯盟機制創新的主要途徑,目前已成立12家聯盟實體機構。
奶業聯盟成立了非盈利法人的“天津市奶業科技創新協會”和企業法人的“中優乳奶業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2個聯盟實體,并依托實體發布了《特優級生乳》等8項團體標準,解決了聯盟技術標準沒有法律地位的難題。
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聯盟采用法人股份和自然人股份混合的模式,由部分成員單位和部分聯盟科學家自然人共同投資成立了“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構建起面向聯盟需求的全新商業化育種體系及平臺。
漁業裝備聯盟整合了國內外綠色漁業船舶裝備尖端資源,組建了“中創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材料新能源漁船領域里構建了從設計、監理、監造、檢測到供應鏈、金融、市場及政策信息一體化的社會化服務綜合體和產業集群。
“聯盟以實體化的方式,堅持和完善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以產學研融合為科技創新模式,把產學研合作引領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绷挝髟硎?,這些實體的出現,促進了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實現了科技與產業的緊密結合。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聯盟發展的“四梁八柱”
目前,組建的專業性、產業性和區域性三類聯盟已超過80個,基本覆蓋了我國農業的主要產業和典型區域。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平衡、不均衡、良莠不齊、認識不一等問題。
“少數聯盟成立后沒有形成真正的協同創新、互利共贏機制,存在著搞形式主義、搞花架子現象,開‘聯誼會’、圈‘自留地’”、成果‘拼盤’等借助聯盟平臺來擴地盤、造聲勢意圖明顯;極少數聯盟甚至只建不干、只說不做,影響了聯盟的整體運行和重點任務的總體部署?!敝車裾f。
為進一步規范運行管理,今年上半年,聯盟秘書處委托中國科學院評估中心對各聯盟建設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這次評估包括聯盟自評、專家評議、交流評議和綜合評議四個環節,評估結果分為認定、整改和退出三類,并最終確定了包括15個標桿聯盟在內的34個認定聯盟,14個建議整改聯盟和14個建議退出聯盟。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體制改革處處長竇鵬輝表示,要保障聯盟準入準出的實施和典型示范的引領,對標桿聯盟給予優先使用聯盟標識等權利,確保良性競爭,增加聯盟創新活力。
今年以來,聯盟秘書處還制定了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下各子聯盟建設運行管理辦法,并對2014年版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章程進行了修訂。
“至此,聯盟形成了包括指導意見、聯盟章程和管理辦法三個層級的建設和管理制度,保障了聯盟今后運行的方向性、規范性和可持續性?!瘪T忠武表示。
加強聯盟規范化運行管理,構建與聯盟發展相配套的考評機制,完善合理的聯盟準入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競爭淘汰與退出機制。這是提升聯盟治理能力的根本。
聚焦目標,通過創新引領“鄉村振興”
“雖然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幾年的發展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樹立了一批標桿,發揮了典型引領作用。但面對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支撐鄉村振興戰略、解決產業和區域重大問題等新使命,聯盟亟需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完成時代賦予的新任務。”馮忠武表示。
下一步,聯盟要繼續發揮協同創新的合力,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以增加優質安全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加強奶業、棉花、蔬菜、畜禽養殖、智慧農業等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以解決農業突出環境問題為目標,持續推進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鄉村環境綜合治理、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柑橘黃龍病、小麥赤霉病防控等技術和模式的協同創新;以解決區域發展難題為目標,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華北節水保糧、石漠化山區綜合治理等的區域協同創新。
同時,聯盟還要繼續深化機制創新,持續推進聯盟實體化進程,并積極吸引市場資本的注入,鼓勵企業聯合科研院所成立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聯合體。
站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的新起點,聯盟不忘初心,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根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和效益優先的工作目標部署重點工作,切實轉變調整聯盟工作導向與重心,以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