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承辦的“奶牛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觀摩會在寧夏吳忠召開。會議匯報了項目總體實施情況,現場觀摩了優質青貯行動計劃規范技術體系等8項主推技術的成效,對全國17個省市300多家牧場的青貯樣品和青貯質量進行了現場評鑒。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李金祥,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劉連貴,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黨組成員、首席獸醫師羅曉瑜,吳忠市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蘇慧娟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局長王述民主持。
該項目自2015年起,由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牽頭實施,院內9個研究所14個創新團隊參與。項目以“提質增效”為目標,通過院地協同聯動凝練集成優質青貯行動(GEAF計劃)技術、引黃灌區青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優質燕麥草豐產栽培集成技術、苜蓿新品種栽培技術、苜蓿半干青貯生產與高效利用技術、南方青飼料(飼用苧麻)高效收割與加工技術、優質青貯生產與微生物調制關鍵技術、優質高效水培大麥草生產應用技術等8項主推技術與生產技術模式,先后在山東、黑龍江和寧夏等地圍繞家庭牧場、中等規模牧場和集約化牧場示范應用,實施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使示范區的奶牛單產和飼料轉化率達到10.7噸和1.5,相比2015年分別提高78.3%和66.7%;平均產犢間隔縮短13.2%,平均降至394天;生鮮乳質量顯著提升,生鮮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分別達到3.95%和3.29%;相比2015年,公斤奶飼料成本和總成本分別降低21.3%和12.3%,平均降至2.00元/公斤和3.13元/公斤。
會上,李金祥和蘇慧娟代表雙方簽署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吳忠市人民政府現代農業科技及產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優質糧食、草畜、蔬菜、葡萄、枸杞及中藥材等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協同攻關,加強吳忠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支持農業重大關鍵技術合作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快推進吳忠農業現代化進程和鄉村振興。
李金祥指出,我國奶業正面臨國內乳品消費增速放緩、進口乳制品對產業產生巨大沖擊以及我國規模化優質粗飼料需求缺口增大等一系列嚴峻挑戰,加快轉變奶牛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現代奶業建設,大力發展奶牛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做大做強民族奶業,已成為我們面臨的現實而又緊迫的重大課題。李金祥強調,要充分發揮院地雙方的優勢,以產業需求為切入點,扎實實施好“奶牛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為我國奶業的綠色發展、提質增效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農科院牧醫所黨委書記馬瑩、副所長張軍民,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振峰,寧夏農林科學院副院長周濤,以及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全國畜牧總站、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成果轉化局,青島市畜牧獸醫局等有關領導和專家80余人參加了觀摩會。(通訊員 高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