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
又被稱為“飼料之王”,
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基礎;
同時,玉米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是人們加工利用最多的谷物,
在食品、紡織、石油、造紙
醫藥、化工、冶金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在我國國計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玉米生產國,
如今,已經基本實現自給自足。
可在20年前,
我國玉米畝產量只有300公斤左右,
不到同期國外產量的一半,
需要依賴進口,
以畜牧業為首的行業發展受到極大限制。
李少昆,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4年起,
他帶領團隊系統地開展玉米高產潛力研究。
經過一系列科研攻關,
李少昆團隊在2009年創造了第一個
全國玉米畝產紀錄——1360.1公斤,
此后他們連續7次打破全國玉米高產紀錄,
到2020年達到新紀錄——1663.25公斤。
玉米高產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李少昆和團隊開展的籽粒收獲技術
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誕生于玉米田間的科普作品
“種植手冊和掛圖”是如何編寫的?
敬請收看本期節目
《繁星追夢|李少昆:一年200天扎在玉米地,連續7次打破玉米高產紀錄,這位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
(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