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調控與改良創(chuàng)新團隊從染色質三維結構上揭示了秈稻和粳稻的高溫抗性差異機制,為研究表觀遺傳調控作物重要農藝性狀及提高抗逆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BMC生物學(BMC Biology)》上。
據(jù)專家介紹,染色質三維結構與基因組功能高度相關。目前少數(shù)真核生物中僅報道了環(huán)境變化對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影響,而作物染色質三維結構是如何響應逆境脅迫機制仍不清楚。該研究運用三維空間結構測序(HiC-seq)、染色質開放性測序(ATAC-seq)和轉錄組測序(RNA-seq)的多組學聯(lián)合分析,揭示了高溫脅迫下秈稻和粳稻染色質三維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強調了從染色質三維結構水平深入研究作物脅迫應答機制的重要性。
真核生物的染色質三維空間結構在基因轉錄調控和控制多種生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該研究揭示了高溫脅迫下秈稻和粳稻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差異,并闡明了染色質三維結構與基因轉錄和染色質可及性之間的關聯(lián),為水稻表觀遺傳精準調控機制解析和水稻抗性改良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研究視角。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大專項、中國農科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崔艷)
原文鏈接: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5-021-00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