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在小麥播種由北向南如火如荼推進之時,10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小麥產業專家團成立。
啟動會上,中國農科院院長吳孔明指出,近年來,中國農科院在全國主產區開展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20個產業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構建一批綜合技術生產模式,集成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建立一批固定試驗示范基地,打造“田間課堂”科技服務品牌,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技術支撐和模式儲備。中國農業科學院小麥產業專家團的成立,是順應小麥產業發展需求,組建的第一支機制化、組織化、常態化的穩產保供科技支撐隊伍體系,打通了科技成果應用和服務產業一線最后一公里,探索了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新機制新模式,開啟了全天候、系統性科技支撐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新篇章。
吳孔明強調,產業專家團是中國農科院圍繞部黨組中心工作開展科技創新,做好支撐服務保障的重要舉措;是更好地服務農業生產,解決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也是強化國家隊職責使命,扛好科技支撐穩產保供政治責任的重要體現。將以小麥產業專家團為重點,打造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產業科技服務樣板,逐步形成覆蓋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產業的科技服務體系,全方位、成建制、常態化全力支撐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啟動會上,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為專家團依托單位授牌,并為團長頒發聘書,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孫坦介紹小麥產業專家團組建方案。根據組建方案,小麥專家團將做好“四個服務”,即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農民、服務科研,科技賦能小麥產業發展,集成示范一批關鍵技術產品,打造一批產業示范服務網絡平臺,鍛煉一批農業科技實用人才隊伍。
去年以來,中國農科院組織專家先后五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抗災奪豐收、“三秋”搶收搶種、蔬菜應急保供、保夏糧、秋糧豐收等大規模、應急性科技支撐專項行動。科技小分隊由錢前院士等所領導帶隊,千余人次專家下沉一線,到全國20余個省(市)、100余個地市(州)、300余個縣(區)開展科技指導服務工作,組織線上線下“田間課堂”等各類科技指導培訓活動近千次,先后發放口袋書、明白紙、掛圖月歷等技術指導資料兩萬余冊,提出抗旱技術建議近500條,輻射帶動各級農技推廣人員、種糧大戶、普通農戶三萬多人次,從生產實踐中提煉需要迫切解決的科研選題近50項,為秋糧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悉,中國農科院小麥產業專家團是一個整合中國農科院相關專業科技力量形成的服務型組織,遵循“平時布局、戰時實用”保障模式,按照“專業到邊、服務到底、全院一盤棋”的總體要求,結合“專家團-專家站-田間課堂”的服務格局,整合中國農科院良種培育、栽培耕作、地力提升、植保減災、收儲加工、產業信息等方面科技力量,由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牽頭,形成一個百人穩定的小麥產業科技支撐隊伍,面向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三個小麥生產功能區,全方位開展小麥產業科技支撐工作,確保有重大應急服務任務時調得來、派得出、用得上。以小麥產業專家團為開端,中國農科院將陸續組建糧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產業專家團,建立覆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科技支撐體系,形成穩產保供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