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久视频,91精品综合,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首頁» 專題» 產業專家團» 專家建議

水稻集中育秧技術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5-04-29    

水稻集中育秧技術作為保障水稻高產穩產、推動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不僅能夠精準控制秧齡,降低人工成本,能顯著提升秧苗質量與育秧效率,為水稻規模化育秧和大面積均衡增產奠定基礎。當前正值水稻育秧的關鍵時節,水稻產業專家團經調研發現,在實際推廣與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問題,如育秧環節中關鍵技術掌握不到位、種子處理不規范、肥水管理失衡,影響秧苗的生長態勢與素質。為進一步規范和推廣水稻集中育秧技術,持續推動水稻生產穩健發展,提升標準化操作技術的實施效果,現將水稻集中育秧全流程中的關鍵點及注意事項整理如下:

1.“1+N”集中育秧模式。采用一體化集中育秧中心模式,或1個播種出苗車間+多個育秧點的(針狀芽苗連盤提供到多個育秧點育秧)。注意:播種出苗車間要交通便利,設施齊全,具備基質儲備、種子浸種消毒、催芽、流水線播種等設施條件,一般可以輻射周邊20-30公里。育秧點要選擇排灌便利、運輸方便、集中連片的田塊。育秧點以10-20畝為宜,按栽插方式留足秧田。機插秧秧田面積與大田面積比例為1:80-1:100

2.準備種子,配齊秧盤。根據茬口和種植模式,選擇適合機插的高產優質抗逆水稻品種,確保種子純度98%以上、發芽率95%以上。中晚稻常規稻每畝大田備足種子2.5-3.0公斤,可配足9寸硬盤25-30張;雜交稻每畝大田備足種子1.5-2.0公斤,配足9寸硬盤20-25張。

3.備足育秧土,調試流水線。旱地土育秧需要做好土壤調酸、消毒;建議采用水稻機插專用育秧基質育秧,確保育秧安全;播種前需對播種流線進行檢測和調試,檢查鋪土裝置和壓輪,確保秧盤底土厚度為(1.8±0.2cm,表面平整;調節噴灑水裝置和水源,確保底土充分吸水;調節播種裝置以精確控制播種量;調整覆土裝置,覆土厚度為0.5-0.7cm,確保種子全部被覆蓋。

4.種子處理,露白播種。準備好的種子在播種前曬種2-3天,以提高種子活力,促進出芽整齊。經曬種、選種的種子,根據當地主要防治病蟲選用不同藥劑進行種子浸種消毒,粳稻的浸種所需時間為48h以上,雜交秈稻為24h以上,若浸種時溫度低,浸種時間要相對延長。處理后的種子催芽至露白可直接播種,放置出苗室疊盤出芽苗。

5.做實秧板,運秧擺盤。水稻種子在出苗室放置48-72小時、芽長0.5-1.0 cm時即可頂土出苗,將芽苗連盤搬運至育秧點擺盤。一般可擺放在大棚里或在秧田秧板上。秧板床面高低落差不超過1 cm,沉實床面擺苗,擺盤時注意擺放整齊,盤底與床面緊密貼合,防止失水死苗。

6.肥水管理,培育壯秧。育秧秧田以灌平溝水為主,正常情況下保持盤面濕潤不發白;如晴天中午秧苗卷葉,要灌薄水護苗(水不上盤面),防止秧苗青枯,雨天放干秧溝水,忌長期深水灌溉造成爛根爛秧。一般在3.0-3.5葉、苗高15-18 cm、根系盤結牢固、提起不散、無黃葉和病蟲害現象、秧齡20天左右移栽;移栽前2-3天施送嫁肥,每畝苗床用尿素4-5公斤兌水噴施并進行藥劑防治,確保帶藥移栽。

(中國農科院水稻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