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久视频,91精品综合,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首頁» 專題» 產業專家團» 專家建議

再生稻頭季大田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23-05-16    

近期,水稻產業專家團組織華中農業大學等再生稻專家團隊赴我國南方再生稻相關省份開展調研。為有效提高再生稻頭季稻的產量水平,同時為下季稻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專家們認為當前頭季稻大田管理重點是合理施用分蘗肥,促進頭季又早又快分蘗和形成壯蘗,為中后期足穗、大穗形成提供保障;中后期注意適時曬田,科學追施穗肥,綜合防治病蟲害;成熟后搶晴天收割,根據收獲時間確定留樁高度。主要技術要點如下:

一、科學施肥技術

1.分蘗肥:在插秧后7-10天施用。中等肥力稻田每畝追施尿素7.5公斤左右,土壤肥力水平較低、水稻植株葉色偏黃的田塊可以適當增加尿素用量。如果移栽前沒有封閉除草的田塊,應當根據大田雜草種類,選擇當地推薦的移栽田除草劑(如30%芐嘧·丁草胺等)與尿素混勻后撒施控制稻田雜草。注意施肥宜在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施肥后不排水,直至自然落干。在追肥中混合拌施除草劑,應注意保留水層3-4天。

2.穗肥:在曬田復水后,頭季稻大多進入幼穗分化期,施用穗肥有助于協調中后期植株營養狀況和促進大穗形成。中等肥力稻田每畝追施尿素7.5公斤、氯化鉀5公斤左右,土壤肥力水平較低、水稻群體莖蘗數不足、植株葉色偏黃的田塊可以適當增加尿素用量,群體莖蘗數偏多、葉色較深而披垂的田塊減少尿素用量或僅施用鉀肥。

3.促芽肥:在頭季稻收獲前10-15天,追施促芽肥,提高頭季莖稈休眠芽活性,有利于頭季收割后快速萌發生長。施肥時,田間灌一次水,每畝追尿素5-7.5公斤,有條件的農戶可以采用無人機撒施。

二、科學管水技術

1.分蘗期:再生稻頭季移栽后,保持2-3厘米左右水層促進秧苗返青和分蘗。如遇低溫寒潮,應提前灌深水護苗,寒潮過后及時排水露田,隨后保持2-3厘米左右水層促進水稻分蘗。

2.曬田:中等肥力稻田,當大田分蘗的莖蘗總數達到計劃穗數的85%-90%時開始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質地粘重、地下水位高的田塊曬田至土壤發白并呈現明顯龜裂紋后復水,質地較輕的沙壤田輕曬田。

3.幼穗分化和孕穗期:曬田復水后頭季稻大多進入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這一階段注意保持田間有水孕穗,如遭遇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高于33℃,應當灌深水降溫。

4.抽穗灌漿期:抽穗開花期保持2-3厘米水層,進入灌漿期采用干濕交替;如遭遇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高于33℃,應當灌深水降溫。在頭季收割前7天徹底斷水干田,提高稻田土壤硬實度,以減少頭季機械收割時履帶碾壓毀蔸。

三、病蟲害防控技術

1.蟲害防控:再生稻頭季應重點防治好稻薊馬、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根據當地植保部門調查的蟲情指數和參考用藥進行防治。

2.紋枯病防治:紋枯病不僅影響頭季產量,還影響再生芽的活力和萌發,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在頭季稻曬田后復水、孕穗期各施藥1次。通過曬田和有效防控紋枯病,有利于增強頭季稻的抗倒伏能力。可采用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三環唑、井岡霉素+三環唑或井岡·蠟芽菌等防治。

3.稻瘟病防治:由于部分再生稻品種稻瘟病抗性中抗或感病,可以在孕穗期、齊穗期各施藥1次進行防控。可采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40%稻瘟靈乳油、50%甲基硫菌靈、50%稻瘟肽或40%克瘟散等進行預防。

四、頭季適時收割和合理留樁技術

1.適期收割:當頭季稻達到九成熟時可以晴天采用聯合收割機收割。

2.留樁高度:收割時根據收獲時間確定適宜的留樁高度。頭季稻在立秋之前收割的稻田,留樁高度可以適當降低,保留35厘米左右;收獲時間在8月15日以后的稻田,宜保留高留樁(45厘米左右),以利于促進再生季提早抽穗,減輕遭遇寒露風的風險;介于立秋和8月15日之間的稻田,留樁高度40厘米左右。機械收割時,注意盡量減少滿倉重壓,盡量減少碾壓。有條件的建議選擇低碾壓率的收割機。

                                    (中國農科院水稻產業專家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