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北方及部分南方果區春季氣溫波動加劇,倒春寒災害頻發,對蘋果、梨、桃、葡萄、獼猴桃、李、杏和櫻桃等果樹的花期發育、幼果生長及樹勢恢復造成威脅。為深入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農業防災減災工作部署,科學指導果農提升災害防控能力,最大限度減少倒春寒導致的產量和經濟損失風險,現結合不同果樹生育期特點及凍害發生規律,提出以下針對性生產管理對策建議。
一、倒春寒對不同果樹的影響分析
(一)蘋果
花期凍害:蘋果現蕾至幼果期(4-5月)遭遇倒春寒,會導致花器官受凍、授粉不良,坐果率下降,形成畸形果或落果。
新梢凍傷:低溫可能凍傷嫩梢和幼葉,影響光合作用,延緩樹體恢復。
(二)梨樹
花芽分化受阻:梨樹萌芽早于蘋果,倒春寒易導致花芽凍傷,影響后續產量。
柱頭凍黑:梨花柱頭對低溫敏感,0℃以下易變黑壞死,喪失授粉能力。
(三)桃樹
花期早風險高:桃樹萌芽開花期最早(3-4月),低溫直接凍死花蕾,導致絕收風險較高。
幼果期凍害:幼果受凍后形成裂果或僵果。
(四)葡萄
芽眼凍傷:葡萄萌芽期(4月)遇低溫,新芽易凍死,導致主蔓光禿。
花序退化:低溫抑制花序發育,減少果穗數量。
(五)獼猴桃
新梢凍枯:獼猴桃新梢幼嫩,-1℃即可凍傷,導致枝條枯萎。
根系活動停滯:低溫導致土壤溫度驟降,根系吸收功能減弱,加劇樹體衰弱。
(六)李、杏
花期凍害:李、杏花期較早(3-4月),倒春寒易導致花蕾和開放花朵受凍,雌蕊柱頭褐變壞死,授粉失敗,坐果率顯著下降。
幼果期冷害:幼果發育初期遭遇低溫,果核發育受阻,易形成畸形果或落果,嚴重時導致減產30%以上。
(七)櫻桃
花器官凍傷:櫻桃(尤其是甜櫻桃)花期早且對霜凍極為敏感,-2℃以下低溫即可凍傷花柱和子房,導致無法正常授粉,絕收風險較高。
枝干凍裂:劇烈降溫可能引起櫻桃樹干皮層凍裂,誘發流膠病、潰瘍病等次生病害,削弱樹勢。
二、倒春寒傷害形成原因分析
(一)氣候異常波動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春季回暖提前促使果樹物候期提早,但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形成劇烈降溫。晝夜溫差大,夜間輻射降溫加劇凍害。李杏、櫻桃等早花樹種因春季物候期提前,更易遭遇冷空氣侵襲。
(二)地形與微氣候影響
低洼地、山谷地帶冷空氣易沉積,霜凍風險高;臨近水域果園因濕度大,易形成霜凍或結冰。
(三)管理措施滯后
未及時監測天氣變化,缺乏主動防御措施;樹勢偏弱(如氮肥過量導致徒長)的果樹抗寒能力下降。
三、應對措施建議
(一)預防措施
1.實時監測預警
通過氣象部門、農業APP跟蹤霜凍預警,重點防范夜間至凌晨低溫時段(0℃以下持續4小時即需行動)。
2.延遲修剪與灌水增濕
推遲春季修剪時間至氣溫穩定后,減少傷口蒸騰;凍害來臨前3天全園灌水,提高土壤熱容量(每株灌水50-100L),或樹冠噴水增濕緩沖降溫。
3.物理防護技術
覆蓋保溫:樹盤覆蓋秸稈、地膜,葡萄可采用多層無紡布遮蓋架面。
熏煙防霜:低溫夜間每畝堆放6-8處發煙堆,釋放煙霧形成保溫層,盡量采用無安全隱患的煙霧生成材料(如秸稈、木屑、潮濕雜草混合鋸末),避免使用硝酸銨等危險化學品,熏煙堆間距≥10米,遠離果園易燃物,由專人監控火源。
噴施防凍劑:低溫前2天噴施5%氨基寡糖素、0.3%磷酸二氫鉀+0.01%蕓苔素內酯,增強細胞抗逆性。
4.品種與建園優化
高寒區域選擇晚花品種;新建果園避開低洼地,配套建設防風林帶。
(二)災后恢復管理
1.人工輔助授粉
凍后殘存花朵人工點授或噴施花粉液(花粉+5%蔗糖+0.1%硼砂),提高坐果率,也可結合蜜蜂授粉。
2.營養補充與修剪
噴施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修復葉片功能;剪除凍傷枝梢(剪至健康部位下2cm),桃、葡萄等需疏除凍僵幼果。
3.病蟲害防控
凍傷傷口易感染腐爛病、潰瘍病,及時噴施3%中生菌素或銅制劑保護,銅制劑每年使用≤3次。
4.保險與補種機制
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災后申請定損理賠,為避免舉證困難無法及時獲賠,建議果園安裝溫度記錄儀,留存凍害發生時的氣象數據作為理賠依據;絕收果園可間作短周期作物彌補損失。
倒春寒防控需堅持“預防為主、災后補救”原則,結合果園立地條件與樹種特性制定差異化方案,重點加強花期低溫預警和樹體抗逆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
(中國農科院果樹瓜類產業專家團供稿)